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国情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又指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结合。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坚持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提供政治和法律制度保障。这些论述,科学地分析了我国的法治建设之路,就是要立足国情,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之路。

一、我国的基本国情

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目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从社会性质和社会发展阶段上对中国国情所做的全局性、总体性判断。是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而提出的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科学论断。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党坚持立足于中国实践,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日益改善,总体达到小康水平。然而我国的生产力还不发达,区域发展不平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依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我们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在国际上,世界的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国际环境复杂多变。西方反华势力利用各种手段,进行西化和分化,破坏社会的稳定,企图遏制中国的发展。在国内,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给我国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的大趋势,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我国各项事业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全面把握我国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邓小平理论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坚定不移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二、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历程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逐步走上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大至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从1949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其他一系列法律、法令,对巩固新生的共和国政权,维护社会秩序和恢复国民经济,起到了重要作用。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及随后制定的有关法律,规定了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规范了国家机关的组织和职权,确立了国家法制的基本原则,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未完,全文共6363字,当前显示128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