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对于我国各级政府如何建立完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有效处置危机事件的一些思考

人类社会的发展始终与各种各样的危机伴生共存。危机不仅会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对经济和社会的基础设施造成巨大的破坏,也会引起环境的恶化,阻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甚至可能导致社会和政治的不稳定。我国是一个天灾人祸频仍的国家,洪水、干旱、蝗灾、地震、瘟疫、安全事故……数不胜数。历史上的教训应当总结,当前的灾难性危机更值得我们去思考。

对于国人而言,火灾、洪水、地震、传染性疫情和各类安全事故时有所闻,安全问题天天都讲。2003年岁初的“非典”危机、2004年春季和当前的禽流感疫情、频繁发生的各类矿难、造成严重国内、国际危机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以及世界上最多的交通事故,对各级政府和社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进行了全方位考验,再次提出了许多严峻的问题。居安思危,治不忘乱,加强政府危机管理,对于国家和社会成功避免和驾驭各种风险和危机,保障安全、促进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各级政府尽管经过无数次危机的考验,积累了一些应对的经验和办法,但是,在处理这些危机时,往往就事论事,并没有上升到危机管理的高度去认识,用科学理论来指导具体的管理实践。当问题出现以后,往往只是简单的下发一个文件或者临时组织一个班子,就以为能够有效的处置危机,结果往往适得其反,类似的危机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不但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更使国人对政府产生了信任危机。那么就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问题。我认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公共危机意识淡薄。政府官员、公共管理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在政府管理过程中对危机管理的认识不足,危机出现时就会措施无力。同时,政府和公众都会存在侥幸心理。在这一侥幸的过程中,很多机会丧失,危机得以蔓延。公众的侥幸心理一旦被摧毁,由于缺少相应的思想准备,便会变得极度恐慌,这种恐慌引发的破坏性后果往往比危机本身更为严重。

二是对公共危机的基本特征认识不够。充分认识危机的突发性和危害性等特征是干预和解决危机的前提。由于危机的爆发突然,时间短促,传播迅速,危机在一定时间内、一定范围内是可能处于失控状态的。因此,要求政府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做出反应,形成正确的判断,以争取到宝贵的时间,使可能的损失最小化。但是我国各级政府却缺乏危机的预处理机制,信息不全面,资源匮乏,往往造成被动。此外,对公共危机的危害程度估计不足,对危机的连带影响和强烈的破坏性缺少明确的认识,也往往造成处置不力。


(未完,全文共3453字,当前显示104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