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谈我市近年来违纪违法案件的发案特点趋势及对策

公共权力是国家赋予并借助国家强制力控制、支配、影响他人的一种力量,是支撑、推动现代社会正常运转必不可缺的一大能源,它既是用来为民众谋福祉的,但同时又具有腐蚀性和侵犯性的特点。本文旨在通过对我市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的分析,从中找出违纪违法案件的特点,进而探求新时期权力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及遏制腐败的对策,以期可最大限度地降低公共权力的不当运用给社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1、涉案主体以领导干部为主

通过对我市近年来查处的一些案件的分析,我们发现,违纪违法行为主体的职务呈越来越高的发展态势,领导干部违纪多,已成为现今违纪违法案件的主要特点之一。2000—2003年,我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占案件数的60%以上。尤其是党政“一把手”的腐败问题比较突出,“一把手”的腐败行为又导致其下属各个部门负责人的违纪违法行为。这些受到党政纪处理的人员,大多是身居要害岗位,掌握人财物大权,是糖衣炮弹重点攻击的对象,也是违纪违法行为的高发群体,这些人违纪所造成的后果和影响也都比较大。比如:××××××××××就是典型的例子。

2、涉案类型以经济类案件居多

违纪违法人员主观上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贪图享受,追逐金钱,客观上又因监督不力、法制不健全等诸多因素,由此导致经济类违纪违法案件屡屡发生。近几年我市查处的经济类违纪违法案件占查处案件总数的63.5%,而且这个数字还呈上升的趋势。这些人利用手中的职权,制度的漏洞、法制的不健全和监督的缺位,采取各种手段谋取私利,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2001年查处××××*等案件,都是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的经济类案件。

3、涉案范围逐步扩大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重要阶段,法律、法规和制度以及相关的配套措施不够健全,有的还相对滞后,加之监管不力等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以致违纪违法行为逐步扩散到党政机关各个部门及社会各个领域,甚至连一些所谓的“清水衙门”也清水不清,一些冷门的行业和部门,也是净土不净。不仅这些行业、部门的领导成员违法犯罪屡见不鲜,而且在一些职级并不高的实权岗位、关键部门,如单位的财务、基建、采购等岗位,也成为违纪违法行为的“高发地带”。腐败者往往利用各种关系,采取内外勾结共同作案的方式,避开规章制度的约束,以顺利完成违纪违法行为的全过程。

4、国有企业负责人违纪违法案件增多

通过近年查处的一些案件我们看到,国有企业由于其管理体制多变、监管不到位、党组织涣散等诸多原因,使其成为少数人疯狂敛财的“风水宝地”。在我们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中,国有企业负责人占三分之一以上。××*年市纪委监察局查处的市××公司,就采取收入不入帐的方式,违规设立××*多万元的“小金库”,偷逃税款××*多万元,造成大量国有资产的隐性流失;市××公司利用虚开发票的方法,套取专项贷款××××万元,偷逃增值税款××*万元,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我市查处涉及国有企业违纪违法案件的金额约××*余万元,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达××*多万元。

5、发案的群体性特征明显


(未完,全文共4378字,当前显示130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