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关于促进我省地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我省地勘队伍为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曾作出过巨大贡献,并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我省地勘队伍面临诸多困难,发展受到制约,已经影响到地勘单位的安定,影响到我省矿产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分析问题、掌握实情,促进全省地勘队伍的可持续发展,由我厅牵头,与省委政策研究室、省国土资源厅组成联合调查组,就全省地勘队伍现状与发展问题,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召开多层面座谈会等方式开展了两个多月的调研,形成了以下调研报告。

一、我省地勘队伍现状令人堪忧

我省省属地勘单位包括地矿、有色、核工业和煤田四

个地勘局,拥有61个二级地勘单位;全部职工41925人,其中离退休人员22689人,占职工总数的54.12%,在职职工19236人,占职工总数的45.88%;资产总额221940.24万元,其中:负债117421.13万元、净资产104518.1万元。四个地勘局原都属中央在*全额预算拨款事业单位,2000年前后下放我省实行属地化管理。

50多年来,我省地勘队伍艰苦努力工作,在全省发现矿产141种,发现各类矿床(点)6000余处,探明储量价值1.22万亿元,在已探明的矿产中,钨、铋、普通萤石、海泡石、隐晶质石墨储量居全国之首,为湖南赢得了“有色金属之乡”、“非金属之乡”的美誉。地质勘查极大地促进了矿业开发,截至2004年底,全省建成矿山6810座,矿产采选业从业人员近50万人,总产值140亿元,矿产品出口占到了出口总额的20%,因矿山开发而兴建的城镇上百处。我省地勘队伍在全国享有盛誉,有7个地质队曾获“国家功勋地质队”殊荣。核工业地质局在我省找到了全国第一批铀矿,并通过土法炼铀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爆炸做出了贡献。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地勘体制改革滞后的矛盾日益显现,地勘队伍陷入困境,主要体现在:

(一)包袱沉重。全省地勘四局拥有一支过于庞大的队伍,总人数达4.2万人,其中离退休22689人,占到了54.12%,未来五年还将有2000多人陆续退休;在职19236人,其中只有30%的人员具备专业技术技能,在职职工与离退休人员之比达到1:

1.2。在职人员中待岗和提前退养人员达6577人,占在职人员的34.2%,剔除离退休、待岗、退养人员,四万多地勘职工仅30%在岗。各单位离退休人员负担较重,如建立于1955年的

核工业地质局2004年离退休人员费用达7143万元,占到了整个事业费拨款的54.3%。由于长期接触放射性,工作条件差,矽肺病、血吸虫病及工残人员412人,因公死亡职工遗属221人,每年支付该部分人员的工资、抚恤费、医疗费就多达900万元。地勘队伍历史欠帐较多,主要是缺乏社会保障条件,失业、医保等相当一部分单位未能纳入省直事业单位统一规范,长期遗留的职工工资待遇、医疗费欠帐、基地搬迁建设等问题严重影响地勘队伍发展。据调查摸底,4个地勘局医疗费欠帐累计3200余万元,基地搬迁资金缺口达3.17亿元。全省地勘队伍住房改革都因补贴不到位大部分没有落实,如省地矿局职工总户数9235户,没有按政策参加房改、住房没达到标准的就有4064户,占到44%;并有占总户数1/4的2485户还居住在六、七十年代干打垒平房中。一些老职工认为自己艰苦奋斗一辈子,单位进城难、儿女就业难、孙子上学难,是“献了青春献子孙”,情绪比较低落。

(二)投入不足一是中央财政下放基数安排不足。煤田、地矿、核工业局、有色地勘局,于1998年至2000年间先后下放实行属地化管理。

地勘四局下放情况一览表

单位

下放时间

下放人数

下放基数


(未完,全文共7322字,当前显示150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