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谈对三种管理模式中开放式教育模式

“三种管理模式”是指对劳教人员进行封闭式、半开放式、开放式三种管理模式,是司法部进一步深化劳教办特色,推进劳教管理工作改革所进行的创新。我国的劳动教养工作,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立足于教育,着眼于挽救,以教育挽救为中心。要求劳教工作干警对劳教人员做到:像老师对待学生、像父母对待子女、像医生对待病人那样,耐心帮助劳教人员改恶从善,重新做人。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劳教对象的变化,劳教场所传统的“以所区为环境、以民警为中心、以教材为工具、以强制灌输为手段”的封闭式教育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劳教工作的发展和要求。

我市劳教所作为一所专门收容吸毒类劳教人员的戒毒劳教所,如何结合吸毒类劳教人员的心理特点和教育矫治规律,探索封闭式、半开放式、开放式等多样化的管理方式;如何更新思想观念,全面推进劳教戒毒工作创办特色,实现教育内容和方法的科学化;如何探索戒毒矫治新模式,提高教育矫治质量和吸毒类劳教人员的毒瘾戒断率等等,这些都是广大劳教工作干警应该努力思考、积极探索的问题。

劳教场所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要体现劳教场所的教育挽救功能,把劳教工作办出特色,显示其教育矫治的本来面目,就要探索适合劳教工作的特色教育,即开放式教育模式,以达到提高教育改造质量之目的。开放式教育模式作为一种以社会为基础,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注重提高劳教人员社会适应能力,着眼于解教后顺利回归社会、融入社会的教育模式,必将成为劳动教养教育工作的发展趋势。

一、开放式教育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是提高教育挽救质量的内在要求。教育挽救是一种再教育活动,劳教人员在劳教所这一特殊学校里,接受学校对他们所进行的再教育活动,从而改变他们错误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这种再教育活动的特点是强制性、开放性、适应性。对劳教人员的教育挽救,是在严格管理、文明管理的条件下进行的,为此,劳教所为了保证教育挽救目标的实现,就要制定教育的各项制度,规范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措施,监督指导劳教人员接受教育。而强制性必须是与劳教人员自觉接受教育相结合,二者是对立统一,相互转化的。没有教育的强制性,就不能促进劳教人员自觉接受改造,而强制性教育只有在劳教人员自觉接受改造的前提下,才有实际意义和取得应有的效果。但是教育挽救又有较强的针对性和适应性,针对劳教人员这一特殊的群体和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仅强制性不行,封闭保守的教育方式也是行不通的,只有选择开放式的教育,才是打开劳教人员心灵的钥匙,在更大程度上凸现了劳动教养的人性化,也才具有特色。劳教工作以提高劳教人员的教育挽救质量为中心,而教育的目的和教育挽救质量的高低,最终是要劳教人员解教后回归社会,接受社会的检验。传统的封闭式教育模式和社会相脱节,在很大程度上给劳教人员顺利回归社会增加了障碍。实践证明,劳教人员在矫治过程中所表现的形形色色的问题,往往来自各个方面,有的是劳教所内其他劳教人员不良思想、行为引起的,有的是社会形势的变化引起的,有的是由于家庭变故引起的。对于这些问题,仅靠原有的封闭式教育是很不够的,还必须依靠社会力量的有效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开放式教育模式即是以社会为基础,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有利于劳教人员更多的接触社会,为劳教人员适应社会提供机会,更符合劳教工作“提高教育挽救质量”这一要求。


(未完,全文共4693字,当前显示137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