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对县级工商部门建设信用工商的几点思考

今年,国家工商总局把“加快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步伐,努力实现对企业的动态管理”作为工作重点。基层县级工商局作为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的一线重要职能部门,是全县企业信用建设的倡导者、组织者和推进者,其自身信用度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信用认可度,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我认为,工商机关既是社会信用体系的管理者和维护者,又是示范者和实践者,加强自身信用建设,打造信用工商,建设一支党和群众信赖的过硬执法队伍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工商信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一轮轮作风纪律、队伍教育等整顿活动的开展和深化,工商系统队伍的亲和力、公信力有了明显提升,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表现在:

(1)少数干部信用意识淡薄。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工商部门为适应新的监管方式,完善和修订了大量的法律法规规章。对这些,一部分工商干部感到十分生疏。有的行政观念淡薄,执法手段僵硬,缺乏引导。特别是,基层一线执法人员不善于做管理对象的交流沟通工作,缺乏对经营违法行为合法性的有效引导,导致不能严格履行政务承诺,导致执法不公、粗暴执法等现象时有发生。

(2)失信行为时有发生。国家总局和省、市三级“禁令”明确作出了不准乱收费、乱罚款,不准徇私枉法、野蛮执法等规定,但为了一些地方为了完成经济指标,时不时地发生违规越线的现象。个别人甚至吃拿卡要、执法不公不廉。这些现象,有些属于少数个别,但影响极坏,严重地损害了工商部门在群众中的声誉和形象。

(3)监督制约不到位。一是信用制度不健全。有的制度是建立了,但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操作性,对具体的违规行为缺乏有效的整治手段;二是缺乏制度落实的有效措施,没有做到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有的形同虚设,出现了制度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多的怪圈。三是监督措施不完善,监督执行到位难。由于都在一个单位工作,在执行制度上,大多是碍于情面从轻、从宽处理,不能严格依照规章制度办事,在执行上大打折扣,影响了制度的严肃性。特别是,对领导干部监督的力度不够,惩戒失信行为不力,导致制度失信于人。

二、推进队伍信用建设的几点想法:

在县级工商系统开展信用建设,要求全体干部职工牢固地树立信用观念,建立依法行政、廉洁公正的执法机制,不断提高工商部门的信用度。应当着力在四个方面下功夫、做文章。


(未完,全文共3069字,当前显示96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