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谈新形势下的校园文化建设

前言2004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该《意见》对于引导广大青少年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优良传统道德,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民族振兴、祖国强盛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理应认真贯彻《意见》,学校的政教处,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笔者在深入学习《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就“校园文化建设”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读与思考。在对“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就“如何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有了一些自己思考与认识。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80年代以来,受组织文化研究的影响,我国也掀起了校园文化研究的热潮。如今,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探讨方兴未艾。然而对于什么是校园文化,人们的观点不一,可谓见仁见智。这一方面反映出校园文化建设的丰富性、多样性和不确定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人们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经历了不断深化的过程。近年来,人们试图从不同角度对校园文化的内涵作出科学的界定,提出了许多看法和观点。

1、“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说”。认为校园文化是在学校教育环境下,在培养人才和不断完善自身的实践中形成的具有本校特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2、“课外活动说”。认为校园文化是指以学生为主体开展的课外活动,作用是娱乐,调剂学生的文化生活。

3、“第二课堂说”。认为校园文化是学生接受道德与艺术教育的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校园文化从狭义上讲是开展健康的文化艺术活动和对学生进行文化艺术教育。”

4、“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说”。认为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教学、管理及整个教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特定文化氛围和文化传统以及通过学校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各种文化现象。

5、“规范说”。认为校园文化是指学校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为学校成员认同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

笔者认为,校园文化就是以校园为地理环境圈,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以群体价值观念为核心的一种亚文化,它既反映文化的一般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

校园文化重在建设,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这三个方面建设的全面、协调的发展,将为学校树立起完整的文化现象。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的支撑。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校园物质文化的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

完善的校园设施将为师生员工开展丰富多彩的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教育活动提供重要的阵地,使师生员工教有其所、学有其所、乐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乐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场所,将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将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将塑造校园人的美好心灵,将激发校园人的开拓进取精神,将约束校园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将促进校园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2、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


(未完,全文共6619字,当前显示138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