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加强小城镇建设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

所谓小城镇是小城市和建制镇的统称,小城镇是农村经济发展的载体,小城镇经济是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的结合点,发展小城镇是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措施,是加速地方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新的增长点,也是城乡联动,以城带乡,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据统计,世界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达%以上,一些发展中国家已达-%,而我国仅为%,比世界平均水平低了个百分点,只相当于年的世界平均水平,也就是说,我们的城镇化水平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大约落后了半个世纪,而从城镇化的规律看,城镇化与工业化是同步推进的,社会经济的落后,一定意义讲,也是城镇化的落后。

一、发展小城镇的重要作用

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小县,土地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全县设镇乡、个村委会、个居委会,农民的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业,

一、二、三产业的比例占%、%、%。主要存在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农业基础薄弱,企业生产规模小,再就业压力大等问题。全年经济呈现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乏力,财政收支增长不平衡等特点。因此,通过小城镇建设来达到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与全省三个层面的发展相衔接。省第七次党代会制定了“城市化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和“九个设区市的发展按三个层面同时推进”的方针,把宁德同福、厦、漳、泉、莆列为第二层面,目的是追赶珠江三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浪潮。作为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山区县,第二层面的列入无疑给我们带来很好的机遇,如何把握这个机遇,最好的办法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有选择地加强重点几个乡镇如咸村、浦源、七步的城镇化建设进程,融入全省第二层面的城镇密集带发展,与福、厦、漳、泉的城镇密集带连接起来,通过他们的带动,缩小我们的差距,获得它们的产业转移,资金扩散和技术支撑,最终在全省建设台湾海峡两岸繁荣带的波涛中齐头并进。

2、有利于加速人口城镇化进程。据统计,年我县的城镇人口为万人,占%,而乡村人口比重高达%,由于农村地少人多,生产规模,社区规模都不成形,造成居民收入水平低,生产、生活方式落后,消费结构升级困难等局面,其根本原因是人口城镇化的严重滞后。当前只有使人口格局发生大的变化,才能破解产业结构,区域结构的死结,而结构问题是环环相套的,大结构决定小结构,即人口结构决定了产业结构、区域结构。大结构解决了,也就牵住了牛鼻子,解决了主要矛盾。因此,加速人口格局的集中化,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小城镇集中,加速小城镇扩容,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只有小城镇建设加速了,人口城镇化加速了,才能发挥小城镇农业人口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的水库作用,推动内需市场发育,把启动农村市场和人口城镇化有机结合起来。


(未完,全文共4223字,当前显示110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