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区域经济发展与节水型社会建设

一、加强制度建设,形成有效的节水制度网络

制度是一种社会博弈规则,是人们所创造的用于引导和限制人们交往行为的框架。制度由社会认可的非正式规则(如价值信念、道德观念、伦理规范、意识形态等)和国家制定的正式规则(如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制度等)及实施机制所构成。管理制度缺位,监督实施机制低效,是很多改革不成功的主要原因。反思中国水资源问题产生的根源,既有客观的因素,但更主要的是由于长时期以来推行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实施粗放型的发展方式造成的,是人类不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以制度的形式,并通过制度的功能作用于人类的生产活动和文明进程,产生对自然界的严重损害而造成的。因此,只有建立一整套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节水型社会的激励机制和限制办法,使节水成为用水户自觉的、自发的长效行为,而不仅仅是靠行政推动和资金扶持的权宜之计。

1、加强涉水法律法规建设一是尽快制定《节水法》,对水资源节约保护作出明确规定,使节水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在目前“多龙管水”、几部涉水法律不同程度地存在矛盾和冲突的情况下,尽早出台《节水法》显得尤为迫切。二是加快流域立法,明确流域管理机构在流域水资源配置和节约保护中的主体地位,建立流域管理为主,行政区域管理为辅的水资源统一管理体制三是制订完善现有法律法规的配套制度,包括水行政复议规则、水事调解与裁决规则、违规处理规则等,增强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建立完备的执法机制

2、建立以水权、水价、水市场为基础的水资源配置制度。既要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又要发挥政府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宏观调控作用,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完善水交易市场,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通过对水的使用权的界定、分配和有偿流转,优化配置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的效率和效益。

3、建设公众参与的社会节水运行机制。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的意愿,充分发挥群众在节水型社会建设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用水户协会等形式,实现群众用水的自我管理,切实保障群众的利益,建设公众参与的社会节水运行机制。同时,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提倡节水型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努力发展节水文化。


(未完,全文共2855字,当前显示90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