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让农民少担风险多得实惠

在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中,努力探索让农民少担风险多得实惠之路,是农民的迫切愿望,也是实践“三个代表”的根本要求。

一、让农民少担风险多得实惠,是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紧迫问题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是整个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农民对结构调整是“几分渴望几分忧”,想调、愿调,又怕调、不敢调。这主要是担心调整承担的风险过大,导致一些农民干脆以不变应万变,使调整迈不开步子。因此,让农民少担风险多得实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从目前的状况看,有两种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一是调整主体错位。结构调整必须尊重农民的意愿和生产经营自主权,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然而,少数地方的政府却充当了结构调整的主体。主要表现为四种倾向:其一,大哄大嗡,搞“运动式”调整。其二,图形式片面强调规模。在调整中搞一刀切,不顾市场需求,片面上规模、上数量,有的甚至借此大搞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其三,不顾客观实际,随意搞花样翻新。其四,不顾农民利益瞎指挥。二是服务主体缺位。在结构调整中,农民迫切需要有效的指导和服务。很多农民反映,产前愁信息、愁资金、愁种苗;产中愁技术、愁服务;产后愁加工、愁运输、愁销路,因而出现了想调不会调、想调不敢调的状况。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服务主体,必须充分发挥宏观指导和微观服务的作用。然而一些地方恰恰在这方面的工作缺位,采取放任自流和撒手不管的态度。指导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仅满足于号召农民“市场需要什么就种什么”,“什么赚钱种什么”,但“市场上到底需要什么,什么最赚钱”。农民不知道,干部也不知道,致使许多农民只能跟着别人走,结果往往是“别人种啥啥赚钱,自己种啥啥亏本”,导致部分农民“谈调色变”。农业属弱质产业、农民属弱势群体,农业和农民在市场竞争中往往处于非常不利的地位。因此,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如何真正使农民少担风险多得实惠显得特别紧迫。


(未完,全文共2623字,当前显示79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