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三种管理模式:一种正在推行的劳教工作执行制度

[摘要]三种管理模式的推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劳教工作办特色的重要内容,是一项制度创新和机制创新,因此,加强理论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劳动教养执行的内在规律和变革趋势,对推动劳教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正缘于此,本文在参考、借鉴兄弟省份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斗胆提出已见,设计三种管理模式之运行,以期抛砖引玉,求教于同仁。

[关键词]三种管理模式背景内涵构建理性思考

2001年底,司法部党组提出了“创办劳教工作特色”的要求,这是改革和完善中国劳动教养制度的一项重要决策,是对劳动教养改革创新一系列措施的继承与发展。为此,2002年4月,北京等六省(市)被司法部确定为创办劳教工作特色的试点省份,率先在全国迈出了探索步伐。2004年12月,部党组审时度势,根据各地劳教办特色工作进展情况和劳教工作改革发展的需要提出,今后一段时期,进一步深入劳教办特色工作的重点是推进管理工作的改革。这里的管理工作,涵养整个劳动教养执行制度。并于是年12月23日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劳教办特色推进管理工作改革的意见》,司法部劳教局随后也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三种管理模式工作的通知》。

推行三种管理模式是基于以下目的建立起来的劳教执行新制度:一是随着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执政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将得到进一步发展,法制建设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新的形势既给劳教工作带来挑战,也为劳动教养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创造了机遇和条件。正确看待劳教工作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困难,应对客观形势的不断变化,努力提高教育挽救质量,更好地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是劳教机关面临的重要课题;二是在这种形势下,劳动教养制度改革的方向将进一步明确,立法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人民群众对劳动教养工作的评价标准将更高,作为劳动教养的执行机关,探索更加符合社会需要,充分体现劳动教养强制性、行政性、教育矫治性相统一,突出劳动教养教育矫治性核心价值的矫治模式,是势在必行又切实可行的一项重要任务。

三种管理模式的推行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这不仅是社会发展大背景的需要,而且是劳动教养制度与违法行为教育矫治制度相衔接的必然要求,推行三种管理模式必将为《违法行为矫治法》的出台打下坚实的实践基础。

一、当前劳教管理工作之检讨

长期以来,劳教机关注重和强调的是法律的国家强制力

作用和劳教人民警察的执法主体作用。在这种主旨的推动下,劳教执行工作呈现出刚性有余、柔性不足;强制有余、理性不足;规范有余、关怀不足的误区。劳教人员处于被动改造的状态,忽视了被改造对象劳教人员本身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否定、自我实现的能动改造作用,从而在劳动教养场所形成了高度封闭、单边教育、强制劳动的管理教育程式。这种管理教育程式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它忽略了人的正常需求和社会需求;忽略了受教育者的接受纬度和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作用;忽略了被改造对象变化的“内因”作用;忽略了用社会化训练矫治劳教人员长时间局限在设施内形成的“拘禁型人格”和社会适应不良。因此,对劳教人员推行封闭、半开放、开放三种管理模式的改革,既使劳动教养的行政性、强制性、教育矫治性对应具体内容,又使劳动教养行政性、强制性、教育矫治性三大属性协调统一,使劳动教养这项法律制度,在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保障公民的自由、平等和安全方面创设了一种切实可行的综合体与和谐体,从而实现劳动教养执行手段和教育挽救目的的统一。

二、三种管理模式之内涵

对劳教人员实施三种管理模式的内涵是:根据劳教人员


(未完,全文共5454字,当前显示146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