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提升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粗浅研究》课题论证报告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很重视儿童阅读,对课外阅读的总量做出了明确规定──在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45万字,并推荐了一些课外阅读作品,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冰心的《繁星.春水》、吴承恩的《西游记》、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等;除此之外,《语文课程标准》还在其他许多地方提到课外阅读问题,如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因此,学生课外阅读已越来越被学校、家庭、社会所重视。但是,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令人担忧。为了提高孩子们课外阅读的兴趣,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提高课外阅读的质量,为此,我课题组特开展提升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粗浅研究,目的就是想以此为突破口,解决学生课外阅读的现实问题,整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当今社会青少年对文学常识的认知越来越贫乏,人们已觉察到当今教育中注重应试教育,特别是学习只注重一本教科书而忽视其他书籍的阅读。这种学习方式对学生来说就是一种牺牲,牺牲的是个性发展,是创造性的培养,是自学能力的养成,是对学习语文兴趣的扼杀,是阻碍青少年自觉了解人类文明的绊脚石。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柳斌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一个没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一个平庸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是一个乏味的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于是,今天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所谓的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农村学生与城镇学校的学生在生活环境和阅读机会上有很多不同。(1)父母的文化水平不高,甚至有很多家长为了生计都外出打工,孩子交由年迈的公婆监护,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这样以来,家长的兴趣指向及言传身教影响了孩子们阅读习惯的养成。(2)课外阅读的时间的比重减少:只有学校有课外阅读书籍;学生家里只有电视;加上每天放学走路回家占用了很多时间,所以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变得异常单调,孩子们的家庭生活多数被无聊的电视节目占据着。(3)休闲性阅读占据学生课外阅读的大部分时间,这些书与文学经典著作相比,多了一些庸俗,少了很多先人富有哲理的思维火花,少了许多描述人性的闪光。

我校一直致力于打造书香校园,通过各种活动渲染学校的文化氛围,熏陶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外阅读中来,在探索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之路中,积累了一些的经验,但也还存在着不少困惑和问题。一方面探究如何能通过有效的课外阅读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但另一方面由于受教育教学时间及空间、家庭教育环境、书籍的储藏等方面原因的影响,教师们对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如何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等问题上遇到了难题。

二、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未完,全文共4274字,当前显示128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