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两学一做心得体会:锤炼政治品格 践行根本宗旨

习近平总书记常把苏轼《晁错论》中的一段话挂在嘴边。“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如何来理解这段话,可以从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中找到答案。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

近年来,我们党员干部的主流是好的,但仍有少数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淡薄、党性原则不强,甚至走到党和人民的对立面。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自身状况和形势任务的清醒认识。

客观社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健全和完善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社会资源大规模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社会在发展的同时也给腐败的滋生、蔓延、泛滥提供了土壤和空间。有的党员领导干部甚至利用执政党这一条件,利用党和人民赋予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正如恩格斯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所说的那样:“在这种涨落不定的情况下,每个人都必然力图抓紧良机进行买卖,每个人都必然成为投机家,就是说,都企图不劳而获,损人利己,乘人之危,趁机发财。”特别是在党长期执政的情况下,这种可能、这种危险将始终存在。

党员干部放松世界观的改造。“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我们党自成立之初,就是一个有理想、有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但随着分配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多样化,个别党员干部“只讲实惠,不讲理想;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导致道德水准下降、四风问题蔓延,这固然有制度不健全的原因,但绝不能把一切问题都归咎于制度。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制订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不完善的制度,但我们共产党人就是靠着“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律,造就了让爱国华侨陈嘉庚为之惊讶的廉洁政府,发出“中国希望在延安”的由衷感叹。历史是镜子,反观近年来落马的党员干部,我们不难发现一个共同问题——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


(未完,全文共2489字,当前显示80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