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商业银行数据采集实践诠释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各行业的信息化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某些领域,尤其是国有商业银行等,大型信息系统的应用已日趋成熟。这些信息系统的后台普遍为大型数据库(如oracle,db2等),存储着海量的数据。

1、引言

如何快捷有效地从大型信息系统中采集审计所需的电子数据,成为审计人员必须面对的问题。笔者曾参与过对几类大型信息系统的计算机审计工作,通过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希望借此文与广大审计战线的同仁相互交流,以期共同提高。

2、商业银行信息系统特点及数据采集难点

一般而言,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复杂,数据量大。在其系统升级改造过程中,往往又牵涉到系统前后版本、新旧模块的衔接与切换。这一切都导致在计算机审计过程中,数据采集涉及的对象极为繁杂。

2.1系统结构复杂

(1)企业组织架构复杂,各子单位应用系统数据较为零散。

一般的大型商业银行都在各个地区设有分行,不少分行自建的信息系统与总行相对独立。目前,仍有大量业务数据分散存储于各分行,只能通过从各分行汇总上报,以取得相对完整的数据。

(2)系统的原始资料缺失,部分系统缺少说明文档。

银行信息系统开发周期长,早期的项目管理大多不甚规范。部分系统er图、软件开发文档缺失。审计过程中对该部分系统架构和业务流程很难有清晰的概念,从而导致数据采集过程中难以对所需的业务数据进行精确定位。

2.2信息系统版本繁多

系统在多年的开发过程中存在诸多应用版本,且多个版本并存。

商业银行信息系统包含以下几个主要组成模块。核心账务系统、信贷管理系统、国际业务处理系统、客户综合信息系统等。在整个信息系统升级换代过程中,不同系统运行着不同版本的应用模块,给业务数据的汇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数据集中升级过程中不同子系统上线及废止时间不一致。

在商业银行新版本信息系统的推广过程中,因地域差异等原因,各分行系统上线及废止时间往往不尽一致。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如需延伸审计各分行系统升级过程中的业务数据,则很可能同时面对新旧两个版本的系统,这给数据的整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2.3数据复杂工作强度及难度大

(1)审计涉及面光并且数据量大,服务器负担较重。

在对商业银行的审计中,审计涉及的业务数据常逾数百g。而审计现场搭建的数据服务器因处理能力的限制,常会出现硬盘容量不足,数据采集转换速度过慢的情况。针对此种情况,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数据服务器的软硬件配置;另一方面采取及时删除中间表、利用机器空余时间进行运算等手段提高数据采集和整理的效率。

(2)数据来源众多,不同口径数据往往存在差异。

在审计过程中,不同分行及相应职能部门提交的数据往往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些差异一般是由于统计口径的不同而产生的。在此情况下,审计人员需花费大量时间用于查找数据差异并分析原因,从而延缓整个审计进度。


(未完,全文共3494字,当前显示116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