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心心相应的真教育

心心相应的真教育

江苏省海门市王浩中心小学唐敏邮编:226145

在课程改革的历程中,教育开始寻求人文精神的支撑。什么是“以人为本”,教育的人文本质是什么。陶行知先生曾对此作出过精辟而深刻的阐释,他说教育是“以人教人”、“真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性质,落实人文教育是语文的重要任务。那么,在新课程的实施中,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如何在关注我们的学科、关注我们的教学的同时,关注我们的学生,关注学生的生命价值,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儿童文化”,从而实现“心心相应的真教育”。

一、倡导个性化的阅读——追求真感受

语文学习是极具个性化的行为,对文本的理解是多元的,阅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个人的感受与独特的体验。如在苏教版第十一册《夹竹桃》一文中,“韧性”是夹竹桃的魅力之一,如何让学生真切的感悟而不是肤浅的接受呢。教者通过设问“‘韧性’体现在夹竹桃身上该如何理解呢”,让学生默读思考,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感悟。于是学生从“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无日不迎风吐艳”读出了“坚强”;从“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体会出了“生命力顽强”;从“然而”悟出了“与众不同”;从“悄悄地一声不响”读出了“韧性”就是默默无闻地奉献……从而,感受到“韧性”就是坚强,就是默默地奉献,就是坚持不懈……


(未完,全文共2328字,当前显示66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