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司法公信力征文

司法公信力征文

(一):如何让当事人感受到公正

司法公信在具体办案中积累:观念、方法和真情

乔蓓华

我国当前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各种矛盾和利益纷争错综复杂,呈现出主体多元、诉求多样、数量多发的态势。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法官在矛盾纠纷的处理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在司法过程中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倡导文明道德风尚是我们法官的职责和义务。在当前环境下,受一些负面新闻的影响,当事人往往对法官抱有怀疑态度,一旦案件败诉就怀疑法官徇私,这固然有当事人受利益驱使的因素,但从法官自身工作来看,也不难发现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我的体会是要树立司法公信,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改变观念,甘当平民法官

近年来,法院年轻法官越来越多,学历越来越高,理论功底也很好,但在做群众工作方面却显得经验不足。如不善于用朴实的语言与当事人交流,不善于倾听当事人的心声,对受理的案件有时简单地一判了之,但是一纸判决往往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判”字,《辞海》上是如此解说的,判从刀,半声。从“刀”,表明其意义与刀有联系;“半”是把牛分开。本义:分,分开。对于民事案件的当事人来说,一纸判决有时候就如同一把无情的刀会割裂珍贵的亲情、感情。在案件的处理过程中要善于释法,引导、鼓励老百姓将相邻、借贷、婚姻家庭、继承、劳动争议等各类民事纠纷通过调解以经济、便捷的方式解决。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能更好地维系家庭温情、邻里关系、交易诚信,同时也能更多地增强社会宽容和社会责任。年轻法官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改变高高在上的观念,甘当平民法官,通过不断提高做群众工作、化解矛盾的能力让群众感受司法的公正。

当然释法、调解的工作中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对于文化程度相对较高、比较有能力选择调解方案的当事人,可以通过含蓄、间接的方法对其施加影响,进行启发,从而使其自愿且主动选择调解。对于自尊心较强或比较情绪化的当事人,应该有意识地避开案件的核心问题或者敏感问题,可以先选择一个过渡性的话题,然后循序渐进地引导,待时机成熟,再切入主题。对于比较重利益或者争财不争气的当事人,可以提供一些参照物,如法律法规、法院裁判、调解案例等,引导当事人进行对比,促其调整心态,把握机会,争取最佳结果而不是直接批评否定,以免造成对立。对于相对处于强势地位的当事人,要引导强势一方学会放弃和大度,营造强者宽容氛围,让弱者切实感受到自己得到的实际利益是对方让步的结果,从而放弃无休止的缠讼。对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当事人,要给予切实的关心和帮助,必要时通过自己的努力,寻求社会力量为当事人提供帮助,从而淡化另一方对利益的斤斤计较,促使另一方当事人能理解并善待弱者,以适当放弃自己的部分利益来解决争议。

二、努力寻找平衡点,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

要实现真正的公平公正并不容易,要让双方当事人胜败皆服更不容易。这些年,我深切地体会到,办案过程中,不但要善于寻找法律依据,还要努力在群众利益和国家利益、公共利益中找到平衡点。只有这样,才能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平,才能赢得当事人的真诚信赖,这种信赖会让你感受到身为法官的幸福。


(未完,全文共5223字,当前显示128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