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建设文化大县调研报告

本文由第一热点源网gong[www.7rdy.cn]收集整理9建设文化大县调研报告

经济是一个地方的硬实力,文化是一个地方的是软实力,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综合竞争力。而文化更能代表地方的形象,体现经济的品位,提升发展的层次,形成持久的影响。建设“文化大县”,已越来越成为许多地方县级政府追求绿色发展、推进转型发展的重要选项。对此,笔者在调研**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提出如下几点思考。

一、近年我县文化建设的成就

(一)能做到充分认识文化发展的重要性。**县近年来,充分认识到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性,认识到了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特别注重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如**县近年来大力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以此带动旅游发展战略,坚持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以打造**旅游经济强县为目标,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推动了革命老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特别是,2012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紧抓**委员长视察**、全国人大提出“三个集中”帮扶**以及省委、省政府作出“抓**、促全省”扶贫工作的重大机遇,以打造“红色旅游名城,绿色旅游名县”和“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为战略目标,倾力打造“红、绿、蓝、美好乡村和山地”为文化内涵的五大旅游项目,努力实现全县“三年大变样、五年上台阶、十年走上富裕路”的宏伟目标。

在认识上,一是做到了由死守“贫困”思想向“创新”思想的转变。由于历史等多重原因,过去几十年里,我县都是以“贫困”形象出现的,享受了许多扶持政策,奉行的是“贫困”文化,现在大家普遍认识到这顶帽子不可能永远戴下去,应该转变形象,推行“创新”文化。二是做到了由“红色”向“多彩”转变。大家普遍认识到不仅需要有战争年代的牺牲奉献精神,也需要符合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元文化;不仅需要开国将军、英雄烈士那样的革命巨人,也需要有文学艺术等方面造诣深厚的名人大师,由单一的“红色”文化向“多彩”文化转变。三是做到了由“落后”向“文明”转变。近年来,我县通过争创省级和国家级文明县城,争创省级卫生和园林城市、省级科学发展县,以及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整治,全县干部群众的文明素质显著提高。

(二)努力传承我县传统文化。如**县人民非常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和红色文化精神,能够坚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听党话,爱国家,具有良好形象。具有良好的道德思想和品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是文化兴县的基础。我县人民从革命战争年代就已经形成的不怕牺牲、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团结拼搏、创先争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有利于增强我县人民千方百计加快发展的自信心、自豪感和进取精神,能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精神是最宝贵的文化财富。这些都为文化发展提供了前提。

**县人民认识到只有发扬战争年代那种“拼”命的精神和提高自身科技文化素质能力才能彻底改变**面貌。

**县人民还特别注重发扬励学重教的优良传统。如老区**人民对于子女上学最为重视,即使是女孩子,只要她自己念得进去,家长倾其所有,哪怕再艰苦也会大力支持。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建立了**小学和**中学。1990年,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就建立在**南溪镇。希望工程为**教育事业发展带来了近亿元的投资,援建了110所希望学校。


(未完,全文共5721字,当前显示135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