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重走长征路,自胜者强

篇一:重走长征路,一次心灵的历程

重走长征路,一次心灵的历程

―读《红色之旅:384天重走长征路》有感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人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

在刚刚迈入的五月,细数着每一天。5月1日,劳动节;5月2日、3日,假期;5月4日,五四青年节。百年前的今天,那些铭刻在历史丰碑里的热血青年们高举起新思想、新文化的旗帜,追求民主科学,自由独立,稚嫩的探索前进。前继,义无反顾。如今,我们已经身处在了一个完全崭新的时代,但是我想,有一种精神我们是不应该忘记的。

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精神,所开创的传统,意义仍然重大,影响仍然深远,特别是90年间,中国从衰败到振兴,从黑暗到光明,从四分五裂到实现巩固的统一,充满了曲折。终于建成了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时代在改变人心,市场在改变人的行为,每一个怀恋过往青春的“老人”们,努力奋斗开创了一个时代。如今父辈早已褪去了身上的打工者色彩,三十年改革开放,辉煌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吗。不,没有。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在我们背后。如若我们扛不动父辈的旗帜,那么一切都是明日黄花,如若我们继续昏昏沉沉下去,世界将会怎样。时代在改变,但在中国的漫漫历史书卷中,总有一些人,一些事,

一些精神是值得被铭记的。

长征是中国军事史上一次悲壮的战略大转移。中央红军离开瑞金的时候,有浩浩荡荡的八万六千人,可是一年后到达陕北的,只有遥遥晃晃的六千人;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与中央红军会师时,还有八万多人,然而最后到达陕北的却几乎屈指可数。红二军团、红五军团、红六军团。。红军长征时的二十多万人,绝大多树人没有冲出绝境,没有看到胜利的时刻。。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长征是宣传队,它向全中国人民宣传了红军北上抗日的真理,长征是播种机,它把革命的火种撒遍了沿途的十一个省......

长征――一个庄重的名词,烙在我们的心中。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长征,把惊涛壮观推出,把日出瑰丽托起,让松柏昂首挺拔,让雄鹰翱翔蓝天。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化作一种不朽的精神,光照千秋流芳万古。

长征的路该是怎样的一条路,怀着既期待又庄重的一份心情,我翻开了一本书《红色之旅:384天重走长征路》,踏上了红色之旅的道路,去领略长征的气魄,去感受长征的精神,去捕捉长征的灵魂。

这本书不同于别的书的地方在于,它并不是用文字来阐述历史的惊心动魄,说这是一本影集可能更加贴切。但看完之后,你会发现可能从中得到的一些启示是不单单能从影集中得到的。

作者在红军长征68年后,亲身经历了当年红军长征所行经的路线,用相机沿途记录下点点滴滴。历史的底片在光阴的冲刷下,洗出了社

会主义社会发展之中的长征路。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不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

李爱德《红色之旅。384天重走长征路》的作者之一,1968年生于澳洲悉尼,5岁移居英国。英国布列福大学历史系博士,曾在该校教授现代语言。1997年起移居中国,先后在北京多份报章杂志任职编辑。

马普安,《红色之旅。384天重走长征路》的另一名作者。1966年生于南非开普敦,在英国长大。英国埃塞克斯大学国际政治科学学士,持新闻系高级文凭。1999年旅居中国前,先后在英、美两国当新闻工作者。有丰富旅游经验。


(未完,全文共11410字,当前显示138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