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普通教育学读后感

(一)

苍南县第三实验小学钟政营

赫尔巴特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西方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普通教育学》全称是《从教育目的引出的普通教育学》,全书分为三编,第一编教育的一般目的;第二编兴趣的多方面性;第三编性格的道德力量。第一编主要论述了管理和教育的一般的目的问题,第二编主要论述了兴趣的多方面性问题以及教学论问题,第三编则主要论述了训育和道德性格形成的的问题。原来这本著作是以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去系统地论述了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这完成了教育史上的一场变革,故它被视为教育史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的教育学著作。

何为"五段教学法"。

书中赫尔巴特提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具有"完美德性"的人,强调运用严峻的方法管理儿童,以建立秩序和纪律,提出"教学的教育性"的概念,要求通过教学发展多方面的兴趣。他用专心与审思,清楚、系统、联合、方法来说明多方面性的概念,多方面性依附于人身来实现,人通过专心与审思来达到清楚、联合、系统、方法,由一个人实现,具有统一性。它主要分析的是人的心理状态,而非具体事物。根据他所理解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同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心理状况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后来被发展成为"五段教学法".

名词摘录

老实说,对我来说,读《普通教育学》这本书还是挺具挑战性的,因为这本书的语言比较抽象,难懂。但是细细品来,作者赫尔巴特的很多观点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以下笔者摘录几个名词与大家一起分享:

1.专心与审思区别与联系

区别。专心是指一心一意,集中精力。审思是指慎重考虑。

联系。各种专心活动是相互排斥的。正因为如此,他们也排斥那种必须借以使它们统一起来的审思。我们所要求的专心活动不能同时发生,它们必须逐个产生。首先是一种专心活动,然后它们才在审思中汇合起来。人必须有无数次这种从一种专心活动过渡到另一种专心活动去的变迁,然后才会有丰富的审思活动,才能随心所欲地返回到每一种专心活动中去。

2.认识与同情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认识是在观念中摹写在它其前面的东西;同情是把自身置于别人的情感之中。认识的对象通常是静止的,而心灵将逐一地涉猎这种对象。情感通常是变动得,感觉着它的心灵伴随着它一起变化。认识对象的范围包括自然与人类,而只有人类的某些表现才属于同情。。成分不同:认识的成分包括关于多方面的、关于它的规律性的、关于它的美的关系;同情的成分包括对于人类的、对于社会的、以及两者对上帝的关系。

联系。在认识中,事物与观念之间存在着一种对立;相反,同情却增殖着相同的情感。

3.兴趣与欲望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兴趣是指依赖其对象。兴趣出于单纯的观望与着手进行之间。欲望是指支配其对象。兴趣的对象绝不可能同实际欲望的对象是同一的。因为欲望,当它想着手行动的时候,它力争把握它还不占有的未来的对象;而兴趣则在观望中形成,还停留在被它观望到的现在的对象上。

联系。兴趣是与欲望、意志和审美有共同之处的。在一定条件下,兴趣可以转化成欲望。

点滴体会


(未完,全文共4202字,当前显示127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