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平安建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总结十三年十条基本经验之一就是“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强调要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因此,抓好平安建设工作,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长期目标,也是我们维护社会稳定所努力追求的理想境界。

一、平安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相并列的突出位置,号召全党要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性、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总书记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了精辟的阐述,他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在这一论述中,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说到底,就是社会平安。推而论之,平安建设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目标和任务。构建和谐社会,必须维护社会平安。因此,平安是和谐的前提和基础。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就必须保持社会的平安、稳定、有序。没有平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惟有平安才能发展,才能达到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做很多方面的工作,首先,保持平安有序、维护社会稳定,是最重要的工作。平安是社会改革与发展的前提,改革与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新中国建立50多年的历史已经证明,对于我们的国家与人民来讲,平安是富,动乱是祸。改革不能在动荡中进行,经济也无法在动荡中起飞,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不可能在动荡中提高。所以,在平安中求发展,在平安中深化改革,通过发展为更高层次的平安提供物质基础,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为发展提供制度保证和动力,就是我们现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追求的理想目标。其次,保持社会平安是大局,这是现代化建设的一条极其重要的经验。改革开放20多年来,全县经济始终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生活逐步改善,各项事业生机勃勃。这一切都同全国上下的社会保持团结稳定的局面密切相关。我们应该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而稳定就是各项事业都平安发展,这不仅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所充分证明,也是广大干部群众从经验和教训中得出的共同结论,是人民的共同心声。


(未完,全文共4491字,当前显示105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