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播种希望的种子

《播种希望的种子》

常州市武进区东青实验学校潘丽新今天又读朱永新的《新教育》时,看到新教育提倡的“每月一事”后,感触颇深,于是写了这篇随感。

从2006年开始,新教育实验就一直在思考如何把“交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的理念,落实到学校教育的具体实践中去。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决定开展“新教育每月一事”的尝试。初步的想法是选择一些立足于学生一生有用的重要的习惯,从一件件非常具体的小事展开,如“让我们不闯红灯”、“让我们去踏青”、“让我们去玩球”等,而每一件事情后面,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如关于规则、关于人与自然、关于运动与健康等。主题活动与新教育实验的六大行动结合起来,把公民教育、生命教育贯穿其中。于是有了初步设计的每月一事:

吃饭(节俭)(1月)玩球(健身)(7月)走路(规则)(2月)问候(交往)(8月)种树(公益)(3月)阅读(求知)(9月)踏青(自然)(4月)家书(感恩)(10月)扫地(劳动)(5月)演说(口才)(11月)唱歌(艺术)(6月)日记(自省)(12月)在这些活动中,我最感兴趣的是“1月,让我们学会吃饭”和“2月,让我们不闯红灯”。

1月的主题定为“让我们学会吃饭”源自朱永新老师看到的一则小故事。据说,有一个中国人在意大利罗马曾经遭遇过一次他一辈子也不会忘记的耻辱:在下榻的第一个酒店的电梯门上,他看到了用钢笔书写的并且是添粗了笔画的四个中文大字“请勿吐痰”。这四个字在这美丽的酒店里

非常刺目。酒店里使用的是意大利语言,酒店服务单上有三种语言:意大利语、英语和日语。中国文字在这些冠冕堂皇的地方排不上号,却在电梯门口以警告的形式出现。可见,中国人这种不文明的举止是多么地令人厌恶。

随地吐痰是一件小事,甚至比吃饭还要小,几乎没有人不懂得这些基本的道理,但是为什么随地吐痰仍然是我们独特的“风景线”,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教育一直没有认真地关注这些小事情。所以,当朱永新老师听说江苏翔宇教育集团把“不随地吐痰”作为校训时,朱老师曾经为卢志文校长的用心而喝彩。

选择“让我们学会吃饭”作为一年的第一个月的主题,首先是因为“民以食为天”,吃饭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行为。学会吃饭不仅与节俭的美德有关,学会吃饭也与文明的礼仪有关,学会吃饭还与身体的健康有关。。


(未完,全文共3441字,当前显示93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