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篇一:常人方法论

常人方法论的发展

常人方法论自创立以来,尤其是1967年《常人方法论研究》出版以后,沿着不同的路向开展了大量的经验研究,并不断扩展着常人方法论的研究领域。在这些亚领域中,比较有影响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谈话分析(conversationanalysis)二是工作研究(workstudies)也就是我今天为大家介绍的两个内容。

谈话分析

引导语——首先,我们来看谈话分析,它被誉为常人方法论王冠上的一颗明珠,是常人方法论研究中最显要的理论支系之一,并对人类学、语言学、社会心理学、认知科学等产生了重要影响。简单说来,谈话分析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a.最初是通过谈话来分析日常活动的时间理性和社会认知准则,可看作向标准谈话分析的过渡

b.二是关于谈话轮次或话序的研究,关注谈话的一些自主性规则和结构,是标准的谈话分析,有很强的技术性和形式化特点

它在实际上是对谈话结构的研究,强调谈话是一种系统的话轮交换过程,谈话的参与者试图通过

话轮的转换来引入、展开和结束话题,从而实现自己的谈话目的。

c.三是制度化环境的常人方法论研究,主要关注于正式社会组织包括官僚机构决策活动的过程。社会组织与社会结构中的个人或成员并不是由外在力量单纯决定的,而是相反,置身其中的人们运用这些外在力量完成其任务并创造着他们所在的制度或社会结构,即谈话互动对其谈话互动所嵌入的制度与组织具有建构作用。

下面我们通过谈话分析的三个发展阶段,具体了解一下谈话分析:

一、最初:加芬克尔未引入

谈话分析最初出现在加芬克尔的常人方法论研究中,尤其是他关于日常实践行动的可说明性和索引性表达研究中,但在加芬克尔那里,谈话分析的独立性并没有得到重视,也没有将日常生活的语言分析作为研究主题引入社会学视域。

二、独立分支:60年代中期萨克斯日常生活中的谈话分析

(一)理论渊源:

(二)理论目标:研究谈话者形成谈话活动的方法与程序

(三)谈话活动主要特征:经验研究、研究对象、成员的实践活动、自然主义方法论

其他研究者:

谈话分析作为常人方法论的一个独立分支,开始于萨克斯1963年至1964年在洛杉矶自杀预防中心的研究工作。

下面我们看一下谈话分析的理论渊源:

1、萨克斯在1964年秋季的一次演讲中指出,谈话行为与谈话形式之间具有复杂关系,互动谈话具有高度秩序化的特点,其产出遵循一定的方法。因而研究“人们在特定时刻用特定方式所说的话和所不说的话”,可以发现日常谈话的规则和程序及其背后的社会秩序。这次演讲表明,谈话分析与常人方法论具有相同的理论旨趣。

2、萨克斯读博期间的导师是著名社会学家戈夫曼,也受到了戈夫曼面对面互动研究的影响,他们都关注日常互动模式的微观特征,在活生生的人际交往中展现社会秩序和逻辑

然而二者并不完全相同——戈夫曼是记录仪式秩序从而揭示日常生活的秩序性行为,涉及到语言时,严格地区分话语的“系统”特征和“仪式”特征。系统特征就是保证基本可知性(intelligibility),如有秩序的话轮转换,而仪式特征涉及到一些诸如保护“面子”,尽量避免冒犯别人的方法、礼貌等方面的特征。然而萨克斯认为互动谈话的系统和仪式之间并无实质差异。比如:对于“你好吗。”,比较礼貌的回答是“很好”,

这里既涉及系统要求又涉及仪式要求。

3、实际上,谈话分析是20世纪中叶反实证主义思潮和“语言学转向”的产物,深受现象学的建构主义认识论和日常语言哲学的影响

按照建构主义认识论,任何知识和社会行为都是社会实践过程的产物,都是由社会文化因素参与和作用而形成的,所以互动话语不是被动的反映社会现实,而是主动的建构社会现实。


(未完,全文共9916字,当前显示148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