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创新打开培训死链

培训的理念:培训不是消耗而是投资

人力资本需要培训才能增值,离开了培训只能是不断折旧、贬值。不仅普通员工如此,企业的管理者更是这样。我们很多企业亏损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是经营者素质的欠缺,他们认识不到自身的人力资本正在不断退化贬值,只是一味在产权问题上转圈圈。于是陷入了这样一个恶性循环:不重视培训→素质低、人力资本贬值→只拼物质资本竞争(最典型的是彩电价格战)→亏损→忙着扭亏、培训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培训的资金更紧张)→员工士气低落、人力资本继续贬值→……“亏损”与“缺乏学习培训”成了“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样一个说不清楚的问题。其实,培训并不是说一定需要很多资金投入,关键看领导是否重视,企业首先在培训的观念上要创新,把培训当作一件投资回报率最大的投资来抓。

与此相对比的是,在过去50年间,西方组织和企业的培训费用一直在稳定增加。美国企业每年在培训上的花费约300亿美元,约占雇员平均工资收入的5%。目前,已有1200多家美国跨国公司包括麦当劳都开办了管理学院,摩托罗拉则建有自己的大学。

培训费用的巨额增长说明外企管理思想的变化。通曼哈顿银行就规定:“凡无正当理由且多次拒绝参加培训者,银行予以解雇”。韦尔奇任GE总裁以后,对几乎所有部门削减成本,却对它的培训中心——克罗顿投资4500万美元,改善教学设备。

培训的责任:从人事部向直线经理倾斜

在上海通用汽车公司(SGM),经理就是教员。车间经理助理就是车间的培训协调员,公司培训科的培训需求调查表经由助理交车间经理亲自填写。车间各级干部还亲自为员工讲课。例如,由工段长组成为班组长培训的开课班子,在备课中要整理自己以前受培训时的笔记,加上自己的实践和更加深入的理解,从而理清思路,并把这些内容应用到新产品的生产中去,这对自己是一个很大的提高。同时,由各位工段长写出的各门教材汇总起来就能形成车间的标准化文件,培训既是培养的过程,又成为贯彻标准化文件的过程,对改进工作十分起作用。

在外资企业,一般已经形成这样的观念。培训的责任在各级经理。由经理分析和提出所属员工的岗位要求和培训需求;由经理审定所属员工填报的计划并决定其取舍;由经理评估所属员工经培训后的技能水平,经理每年有1-2次与员工面对面地讨论其优缺点,并明确其下一年的培训方向。


(未完,全文共2862字,当前显示95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