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国家宝藏》观后感八篇

下面是的小编为各位收集的《国家宝藏》观后感八篇,请您参阅。如您需要符合您实际要求的,那么您可以点击网页两侧的:和在线客服,我们将为您提供最优质的一对一服务哦。

【篇一】

自《国家宝藏》推上荧幕起,我就一直在关注着这个文博综艺节目,大众们无不用自己的行动表达对这款“现象级”综艺的热爱。由张国立担任的001号讲解员,集结了九大国家级重点博物馆馆长,并邀请李晨、王凯、梁家辉、王刚、段奕宏、刘涛等国宝守护人,为倾情演绎了国家宝藏的前世今生。

《国家宝藏》的每一集都会有一个主题,而国宝守护人则会为观众演绎历史中的文物的由来。同时,之后再由当代守护人讲述文物流转故事,与观众共同分享中华文化的百转千回。对于文博知识匮乏的我来说,这无疑是我触碰历史,了解中华文化的绝佳时机。因此,断断续续地,我把个综艺节目看完了,并且有了很深的感触。虽然说这个节目一共有10期,但最让我震撼的还是数第一期的《千里江山图》桥段。在这个桥段中,众演员重新演绎了《千里江山图》的创作由来。北宋时期,宋徽宗器重虽然只有18岁却才华横溢的少年画家王希孟,并向他亲授绘画技巧。之后王希孟用了半年时间,绘成《千里江山图》卷。当舞台呈现出山势绵亘、水天一色的画卷时,我甚至激动得热泪盈眶起来。不同于印象中的水墨画,王希孟大胆地将石青、石绿挥洒在画卷之中,显得如此大气磅礴,灿烂而夺目又艳而不俗。正如节目中的点评所说,也只有青春盎然、意气奋发,刚好18岁的王希孟才能做出如此惊世之作。看到这里,我不免暗暗赞叹,中华大地多英才,中华文化中的艺术之美是如此的绚丽多彩。

此外,我除了对古人高超的技艺有着崇高的钦佩之情,《千里江山图》的今生故事,也让我感慨万千。中央美术学院的老师冯海涛先生,潜心研究4年,闭馆两个月,终于复制了这幅《千里江山图》(十分之一)。为了寻觅原作中的颜料,更是不辞辛苦跋山涉水,只为传承这山水画的艺术之美。这也让我不禁有了一种责任感,虽然,作为我们常人来讲,也许并不能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多么惊人的贡献。但是我们至少要有敬重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意识,树立民族自豪感,这才不愧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才不枉生长于中华大地。

【篇二】

作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创新打造的重要精品项目之一,《国家宝藏》第二季继续由央视和故宫两大文化体强强联手,全新加入河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山东博物馆、广东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云南省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等,从第一季的八大博物馆(院)手中接过了讲述中国故事、让国宝活起来的接力棒。

透过节目的核心元素能够看出《国家宝藏》尝试在文物与人之间建立联结,拉近当代人与历史文物的距离。

节目立足于中华文化宝库资源,从博物馆“文物”入手破题文化综艺,用镜头语言带领观众走进博物馆,通过对一件件文物的梳理与总结,演绎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让更多的观众走进博物馆,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核,唤起大众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节目组通过平易近人、符合当代观众审美口味的节目形式,结合大众综艺平台和文博领域,让文物、文化真正走进观众的心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更为根本,更为深沉,更为持久的力量”。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而文化自信正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华传统文化自古崇尚“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正是拥有兼收并蓄的品质,才愈发光彩夺目,唯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助力文化强国。


(未完,全文共7927字,当前显示147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