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谈和谐社会基本理论前提是以人为本理念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和谐社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目标,经济指数gdp的增长并不完全代表和谐,人民所向往的全面的小康社会,应该是为了人的生存、享受和发展的社会。也就是一个政通人和、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社会福利不断提高的和谐社会。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就要以人为本。

一、坚持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集中体现

胡锦涛曾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深刻地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说明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在国家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中,能够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为基本出发点,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中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君主专制历史的国家,长期以来,“专制”和“人治”思想根深蒂固,严重制约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主义新时期,我们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扬民主精神,树立依法治国思想,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让每一位爱国者都能够积极投身到国家治理和社会进步的伟大事业之中。

2、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这也是古代中国人民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本思想,历朝历代爆发的农民起义大多以“均贫富”、“均田免粮”等公平正义思想为口号,但在剥削阶级统治下的阶级社会里,公平正义是遥不可及的,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社会主义社会已经消灭了剥削阶级,在中国共产党正确的领导下,社会成员之间、地区之间、部门之间进行公平、公开、公正的竞争,这个中国人民的千年梦想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3、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进一步把它发扬光大,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诚信友爱、融洽相处的关系。

4、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劳动、知识、人才、技术和资本都是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要素。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就可以推动技术进步,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


(未完,全文共3694字,当前显示106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