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社区自治进程中街道组织变迁

社区自治进程中街道组织变迁

上海市卢湾区瑞金二路街道位于市中心,面积约1.98平方公里,现有人口为9.3万,辖区的主要特点是:商业繁华,文化发达,侨眷较多,人口流动性不强。20xx年完成将30个居委会调整为12个社区的工作。自1996年以来瑞金街道变化很大。本文主要探讨一个街道——尽管也可称之社区或街区,但其起点为街道——的组织变迁问题。组织变迁,是组织社会学的概念[1],它是社会变迁的一种表现形式。有的学者认为“组织变迁是指与社会其他制度相辅相成性、迎合性、对抗性、并存性密切有关的变迁”[2]实际上就是人们建立的共同性(形式化群体)现象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组织变迁是社会结构变化的重要方面,因为一定的社会组织本身就是一定社会的结构性要素。瑞金街道的组织变迁问题在理论上可归属在社区组织(社区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以满足一定需要的各种团体或机构)变迁研究范围里。作为实体性组织的各种类型,在瑞金街道同样存在,如按照性质分,有街道的政治组织,包括政党组织(如街道党工委)和行政组织(如作为区政府派出机构的办事处)、文化组织(如社区学院)、经济组织(如培文实业总公司)及社区组织(如工、青、妇、计生协等);按照纵向分有街道、居委会两层面及介于其间或下属的块、片、居民小组及楼组等形式;按照组织化程度分,有较为严密的机构型组织(如行政事务受理中心),有较为松散的活动型群体(如老年戏曲合唱队);另外还有按照活动范围的大小、按照活动方式的内向外向、按照不同组织功能等分类的方法。这些分类及其有机地综合运用,是描述和分析瑞金街道组织变迁的基本手段。二据20xx年年初的粗略计算,瑞金街道有一千多个各种各类各层的组织(包括居民小组、党小组和各活动群体在内)。这本身也是1996年以来街道组织变化的一种结果,即数量的增加和种类的繁多。总起来看,瑞金街道组织变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异类型组织增多。尽管瑞金街道与上海其他街道一样,随着两级政府、三级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行政管理性组织功能得到了强化,然而在组织总量上,非行政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还是占了大多数。异类型组织增多的现象是在96年以后大量产生的。而且这些与过去党、政、群一体化的组织构成的格局相比,有了很大的不同。设置或下属于街道市政科的文明街道服务队、居民区内的老年空中大学等,都是新产生或新类型的组织。这些新组织的产生,异类型组织的增多,特别是非行政性组织比例的提高,逐步改变了原来街道组织结构关系状态。尽管有些居民区层次的组织是为落实上级布置的任务而设立或安排的,但它们已不是简单行政组织的延伸,而是以非行政方式在开展活动。这样即减轻了行政组织的负担,又改变了行政组织行为单一化局面,还为以后政社关系的理顺与优化奠定了交好的基础。


(未完,全文共5606字,当前显示116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