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当前奶业国情调研报告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几只黑白相间的奶牛在悠闲地吃草散步。这是国内大多数乳品企业经常使用的广告画面。大草原、无污染、原生态等元素亦是乳企吸引消费者的卖点。

然而,目前国内的奶源状况远非广告中展示的那般美好。“中国只有极少地区放牧奶牛。”中国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刘玉满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说,市面上的牛奶多来自舍饲喂养的奶牛,包括一些知名品牌的高端奶。

飞鹤乳业集团总裁兼董事长冷友斌亦向《财经》记者表示,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新西兰等少数几个人口密度低、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放牧奶牛,其他都是舍饲喂养,大型牧场亦是如此。

自去年6月至今,中国生乳标准之争再一次指向了奶源建设。今年7月3日,光明乳业(9.31,0.05,0.54%)总裁郭本恒公开批评称:“我们的生奶标准,几乎是全世界最差的。”内蒙古乳业协会秘书长那达木德则用“国情论”回应巴氏奶阵营的抨击。

提供大半原料奶的北方散户奶农,就是那达木德所说的“国情”。他认为,由于生产条件所限,如果标准高于奶农可以接受的上限,七成奶农将被迫倒奶杀牛。这对于养牛收入占家庭收入绝大部分的奶农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无论如何,中国最新生乳收购标准不升反降的背后,是国内奶源建设裹足不前的不争事实。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指出,多方因素正制约着原料奶整体质量的提升。

奶源质量症结

散养比例过高、乳企和奶农利益对峙,造成原料奶质量不高

在中国乳都呼和浩特市的和林格尔县,有两种饲养奶牛的方式。

和林县城的北部,是占地8848亩的现代牧业澳亚示范牧场。这个将最先进的种草、养牛、挤奶集于一体的牧场,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大的单体牧场。因饲养环境和饲料条件优异,所产原奶在菌落总数、蛋白质含量、乳脂率等衡量牛奶质量的指标上,均远高于散养奶,被用于制作高端牛奶。

因为终端产品的价格较高且是蒙牛自身体系中的一部分,澳亚牧场尽可使用优质饲料和欧洲生产流水线,但和林县的散户奶农不可能有这样的条件。

郭永劳家里养的两头奶牛平时就拴在房门口的泥地里。“房前屋后,三五头牛”,这是和林县农村随处可见的景象。一旦有机动车开过,农房门前的马路上便尘土飞扬,奶牛只得本能避让。郭永劳家没有专门的牛舍,也没有定期的卫生防疫措施,奶牛所在之处蚊蝇成群。

农业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室主任、王俊博士描绘了这样一幅画面:“(菌落总数)如果是50万的话,奶站应该看起来比较干净;200万的就有点脏了,基本上夏天苍蝇满处飞,地面上会有一些残余的牛奶散落,卫生设备上有些时候可能会闻到一些异味。”此景与《财经》记者所见非常相似。

按照那达木德的说法,正是为了照顾郭永劳这样的散户奶农,去年6月出台的《生鲜乳收购标准》,将菌落总数这一指标从分级收购模式(最高级别50万,最低级别400万)统一划至200万个/毫升,而蛋白质含量则由原先的2.95%降低至2.8%。

但郭永劳对外在条件倒不是特别在意,因为每头牛3000元至4000元的年利润,已经令他满意。

然而,这样的利润是建立在“好好喂”且牛不生病的基础上。郭永劳与和林格尔县所有的散户一样,牛饲料的搭配是大量粗饲料(绞碎后的玉米秸秆和青储玉米叶)和少量的精饲料(豆粕和玉米等混合物)。而对牛奶蛋白质含量提升有极大作用的草料苜蓿他们几乎是闻所未闻。目前中国大部分饲料苜蓿从美国进口,只有少数的大型牧场,才有条件给牛喂食苜蓿。

郭永劳家门口就有一个奶站,附近的奶农都把牛奶卖到那里。在那里,奶农是没有议价能力的。夏天是传统的产奶淡季,散户的收奶价格一般是每千克2.7元至3元。


(未完,全文共9382字,当前显示147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