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的意义与政策建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提升一国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范围内的资源和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在致力于科技创新,以推动本国产业变革和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赢得未来国际竞争的先发优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和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约束,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作为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把创新发展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并列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科技创新将成为提升我国"十三五"时期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

一、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的突破性进展及其存在的问题

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我国资源配置不断向科技创新倾斜,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2015年全社会研发支出有望达到14300亿元,比2010年增长一倍[1].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着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在基础研究领域,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高温超导材料、量子通信系统及组网技术、中微子振荡等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我国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和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重要的科学理论支撑,成为我国国际竞争力提升的基础性驱动力量。在战略高技术领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潜水器、超级计算、北斗导航等领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相关领域得到应用,并转化为实用性生产资源,推动产业变革和服务创新,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高铁、4g通讯、核电、电动汽车、特高压输变电、杂交水稻、国产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加速应用,科技成果产业化使科技创新不断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科技创新的产业化运用,使科技型产业不断涌现,生产要素中的科技元素占比也日益扩大,产品中的科技含量持续增加,直接催生了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和生产方式转变,也使我国在产业经济、对外贸易等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悄然提升。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在"十二五"时期的前4年,年均保持在8%的高位运行,领跑全球主要经济体,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2015年前3季度,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达到51.4%,比去年同期高出2.3个百分点[3],服务业主导的产业发展趋势初步呈现,并成为经济增长的常态化动力,促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经济竞争力不断增强。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明显提高,初级产品出口额占比下降到4.8%[2],对外贸易结构持续优化,货物贸易量领先全球,对外贸易竞争力大幅提升。


(未完,全文共5640字,当前显示110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