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构建新形势下既要信任更要监督新机制的思考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征程,抓好党内监督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点。在推进党内监督的实践中,容易出现只讲信任不重监督、以信任代替监督、只讲监督否认信任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的落实,不利于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如何正确把握好、运用好信任与监督二者关系,保证权力在制度轨道上运行,是当前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两个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领域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分析信任与监督的内涵及二者关系入手,剖析造成信任与监督关系割裂的深层次原因,挖掘推行既要信任更要监督的理论依据,并联系工作实际,提出新形势下摆正信任与监督二者关系,构建授权用权治权新机制的对策建议。

一、信任与监督的具体内涵及关联分析信任与监督,二者既有不同点,又有关联点。要摆正二者关系,首先必须掌握区分点,了解侧重点,把握联系点。一是具体内涵有所区分。《辞海》对于信任的词意解释为:相信并加以任用,同时有任随、听凭之意。对于监督的词意解释为:察看并督促。从形式上看,是两个相对独立完整的词性、词义。二是感性理性各有侧重。信任,既可表现为个人心理,也可表现为对行为、能力的信任,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充分肯定、相信、期待,广泛适用于人际关系,组织管理。从人际关系的角度,信任具有浓郁的情感色彩,而在组织管理上,信任同时具有两种含义,相信并任用,更突出了对信任的表现形式是任用,也就是授权。而监督则更多体现为一种对事不对人,普遍适用、普遍推行的一种管理方式,管理制度,是对被监督对象的一种提醒、审视和督导,以防止权力运行脱离制度轨道,具有更多的理性成份。三是信任监督高度关联。信任与监督,放置到权力运行的环境下,体现出极强的关联度,粘合度,都是围绕权力有效运行而展开的。信任,体现为授权放权,让行政者拥有权力,监督体现为治权管权,让行政者正确使用权力。信任与监督从不同角度体现了组织关爱,信任是正面激励关爱,监督是防止犯错、出错的理性关爱,其出发点是一致的。


(未完,全文共4744字,当前显示84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