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读后感六篇

【篇一】

还在读的枢纽的坑太深,从二月到四月,看地异常辛苦都未填平。五月初始,选这本,一是私人阅读甜区范畴的经济类读物令人松弛,二是对被习大大委以重任的刘主任印象颇佳,三是好奇所谓的智库格局是否真地宽阔。即便如此,在5月各种临时事务的夹击和自己的拖拖拉拉中,直至6月即将到的此刻真正读完。

书名异常平实,内容和语言更加如此。简单而言。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分析并比较了两次全球经济危机的起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并总结了这些对国内经济发展的启示和警示,按照综述型学术论文的逻辑构建了框架,各不同角度的延伸是章节内容的拓展,这些视角包括经济,货币,监管,国际政治,宏观视角,微观机制,各自独立又可以单独成一个小课题。瑕疵必然存在,但作为一篇好的大综述来看,帮助专业新人或非专业人员(如本人)对理解大萧条和08年的经济危机的逻辑框架,私以为是高出合格水准的。特别是在6年后,结合国内整体环境的更迭演变看书中提出的应对政策建议和对后经济危机后续影响的可能分析,更加觉得现实网络中动辄以个例现象怼政府处理不当讽刺专家脑残的大v们,才是真正无知。

更具体的私人启示是对之前零星理解的frm有了更宏观的认识和更深刻的体会,明白10年到16年股市和房市所谓的极端走势和和此刻国际氛围的诡谲某种意义上是种必然;从之前以为自己懂得的无知者无畏,到此时懂得对风险心存敬畏;从之前自以为属于少数的理性谨慎,到起码有知晓实情并非如此的自知。更甚者,在这次阅读里堂而皇之理直气壮地推翻了自己固守的完全忽略政治才能客观的观点。而这种转变和接受,能够折射出自我成长的轨迹,是令我觉得庆幸和欣喜的部分。

在听一个胖子老师讲frm时,他坚持认为国内的金融水平远远落后于美国,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会导致很多因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失效判断,由此得出的结论是国内很多行业都要follow一遍美国包括遭遇一次重创才能进步,有玩笑地成分,却也不幸言中很多事实。不过此刻看看,并没有那么悲观。

6月悄然抵达前,2018的执行脚步只能说勉强符合年初的计划,完善和改进空间极大,继续努力。

【篇二】

一、

两次危机的区别

1.人口结构不同:08年老龄化、中产多

2.技术条件不同:08年技术更先进

3.发达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制度发生了进化:大萧条后,政府开始介入市场、福利制度的建立

4.全球化的程度不同:本次危机全球化更紧密

5.新兴国家崛起和全球经济格局不同

二、两次危机的共同点

1.危机前都发生了技术革命:1870年开始的电力技术革命到大萧条的爆发(60余年),1980年信息技术革命到08年危机爆发(30余年)

2.危机爆发前,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危机发源地政府采取放任自流的经济政策:柯立芝总统vs克林顿+小布什总统

3.收入差距过大是危机的前兆

4.在公共政策空间被挤压得很小的情况下,发达国家政府所采取的民粹主义政策通常是危机的推手

5.大众的心理处于极端的投机状态

6.两次危机都与宽松的货币政策有关

7.危机爆发后,决策者总是面临民粹主义、民族主义和经济问题政治意识形态化的三大挑战

8.危机的发展有特定的拓展模式,在它完成自我延伸的逻辑之前,不可轻信经济复苏

9.危机只有发展到最困难的阶段,才有可能倒逼出有效的解决方案,这一解决方案往往是重大的理论创新:大萧条时期的凯恩斯革命vs…

10.危机具有强烈的再分配效应,它将导致大国权力的转移和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大变化

【篇三】


(未完,全文共5155字,当前显示1415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