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老干部休养所新时期转型的探索与思考

摘要。本调研课题围绕我市干休所基本情况、历史贡献和现实作用等方面进行认真调研,对干休所目前的主要工作和做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形成了对干休所未来转型发展的一些初步意见建议。

关键词:干休所新时期转型发展

一、精心组织,广泛调研,全面掌握柳州市干休所的基本情况

柳州市干休所1981年11月由中共柳州市委批准成立,隶属于市委老干部局的正科级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内设财务室、综合室、医务室,编制xx名,其中:所长1名,副所长1名,其余人员12名。目前,干休所实有11人,公务员7人,工勤人员4人;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2人,大专学历3人,高中及以下6人;40岁以下2人,40至50岁3人,50岁以上的6人,平均年龄49岁。

柳州市干休所占地10亩,于1985年至1986年共投资3万余元建造干休所办公楼,建筑总面积为180平方米。所内建盖离休老干部、老红军住宅楼一栋,共10户1200㎡。1996年房改时,出售给老干部住房8户,办理了土地使用证。

柳州市干休所成立初期共接收安置老红军11人,离退休干部15人,其中副省级干部1人。现有健在的离休老干部、老红军及遗孀共xx人,年龄最大97岁,最小年龄80岁,平均年龄83岁。

二、回顾历史,立足发展,认真总结干休所成立以来取得的主要经验

柳州市干休所经过30多年来的不断探索和发展,在加强干休所管理服务工作中,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最宝贵的经验就是老干部积极支持,是做好干休所工作的首要因素。住所离退休老干部尽管来自各个不同的工作部门,安置生活在一块后,他们互相了解、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住所的每一名老干部,都能从大局出发,以较强政治素质,高度的组织纪律性,自觉服从干休所的领导和管理,维护了干休所的团结和集体荣誉,为干休所整体形象的树立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许多已故的老同志一生为人清廉、对党忠诚,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人生财富。今天仍然健在的老同志,始终站在干休所主人翁的角度,真诚关注着干休所的未来和发展,积极为干休所的管理服务工作献计献策。

(一)务实求真,以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为抓手,确保“老有所医”

医疗卫生保健工作是老干部服务工作的重点。多年来,所医务室工作人员本着“工作有热情,服务带亲情,管理付真情”的“三情”观点,坚持微笑服务,耐心热情接待每一位就诊的老干部及其亲属,以人为本,细化服务,为老干部提供专业化、精细化、亲情化服务,让老干部健康安享晚年。

老干部“双高期”的来临,足不出户的情况越来越多,所医务室工作人员主动适应老干部变化,改进服务方式,主动为离退休老干部买药、送药上门,三十年如一日。不论白天黑夜,还是节假日,尤其是八小时以外遇到老干部突发急病时,所医务人员都能及时上门进行诊治或送往医院进行治疗。据统计,三十年来,所医务室共为离退休老干部及周边群众诊疗6万多人次,买药送药4000多人次。此外,坚持住院看望制度,将关心延伸至病房。对长期住院的定期看望,及时协调解决他们在护理、用药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认真负责办理老干部出入院手续和医疗费用的结算工作,减轻老干部对繁杂手续的负担,也让老干部看病就医方便快捷。

(二)多措并举,以落实老干部“两个待遇”为重点,确保“老有所养”

市老干部休养所始终重视离退休老干部“两个待遇”的落实,做到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把党的关怀和组织的温暖送到老干部的心坎上。


(未完,全文共8465字,当前显示140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