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

有中国特色是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有中国特色,就不可能在中国胜利地建设社会主义。

依据不同的时代主题和时代需要,研究不同时代条件下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经验和特殊规律,既是一代又一代马克思主义者的崇高使命,又是一个又一个新的思想理论形成的前提。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与时俱进,表明我们的发展观在实践中继承、丰富和发展,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把握更加深刻和准确。

一、只有立足本国国情,才能胜利建设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要注重社会公平,以人民群众为本,以共同富裕作为其奋斗目标。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不管有怎样的特色,也不管多么经常地处于变化和改革之中,只要它具有上述的共同本质,它就是社会主义的;反之,则否。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也是党领导人民所要长期从事的大业。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人们心目中长期形成的以苏联为主导的社会主义模式有诸多差别,在建设的过程中难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疑虑,例如有人有意无意地把“中国特色”与“社会主义”对立起来,由此动摇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这种疑虑产生的一个重要的认识上的原因,是在于没有把社会主义的模式和社会主义的本质清晰地区分开来。怎样看待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有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模式。恩格斯在致奥·伯尼克的信中指出:“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成为科学,就是因为它不像空想社会主义那样,从抽象的“理性”出发,而是从活生生的客观现实出发,从不断发展着的社会实践出发。因此,社会主义社会没有固定的模式,它不仅因各国国情的不同而各具特色,而且在一个国家内,也随着发展阶段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不顾本国的国情,教条式地照搬别国的模式,决不是科学社会主义,只能导致社会主义事业的挫折和失败。因此,有中国特色是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没有中国特色,就不可能在中国胜利地建设社会主义。

既然社会主义在各国都有其各自的特色,又处于经常变化和改革之中,那么,怎样来判断某个国家的社会制度是否是社会主义呢。邓小平同志为此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命题。他认为,社会主义的本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二是共同富裕。前者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因此,社会主义要注重生产效率,正如列宁所指出的:“资本主义可以被彻底战胜,而且一定会被彻底战胜,因为社会主义能造成新的高得多的劳动生产率。”后者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另一条基本原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因此,社会主义要注重社会公平,以人民群众为本,以共同富裕作为其奋斗目标。一个国家的社会制度不管有怎样的特色,也不管多么经常地处于变化和改革之中,只要它具有上述的共同本质,它就是社会主义的;反之,则否。


(未完,全文共8752字,当前显示123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