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用开发性金融思路加大支农力度

党的十七大再次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要加大支农惠农的政策力度,要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继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国家开发银行作为全国最大的政策性银行,一直倡导和实践开发性金融。在支持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国家开发银行把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作为提供资金支持的重点,始终关注“三农”问题,始终关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业现代化建设,并在开发建设的实践中作了一些可贵的探索。

解决“三农”问题难点分析

我们认为,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根本难点在于制度瓶颈。

一是长期城乡二元分割。导致农村发展陷入恶性路径依赖。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是指某种经济状态一旦形成,它的既定方向会在以后的发展中得到自我强化。当收益递增普遍发生时,经济进入良性路径依赖;当收益递增不能普遍发生时,经济陷入恶性路径依赖。

上世纪50年代初以来,我国开始实行城乡二元分割体制,其基本特征是在户籍制度的基础上把城乡发展分割开来,实行区别对待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这一体制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19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已经由1.86:1扩大到3.21:1,城乡收入差距已经连续3年保持在3倍以上,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差距连续4年保持在3倍以上。长期城乡二元分割导致农村发展陷入恶性路径依赖,是农村经济运行陷入僵化、停滞、封闭状态的根本原因。首先,农村资金被大量抽走用于工业发展;其次,国家对农业、农村发展缺乏稳定的政策和有效的措施,难以使农民形成良性预期(近几年因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情况有一定改观)。因为缺乏资金,农业经济保持简单再生产,无法进行扩大再生产;因为缺乏预期,农业投资尤其是长期投资没有动力,导致农业资源开发利用陷入“过度放牧”的恶性循环。

二是农业投资机制不健全,农业投资严重不足。我国对农业的投资长期处于“缺血”状态,农业缺乏有效的投资机制。一是投资量严重不足。全国农业财政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从1980年以前的平均10.3%下降到的7.2%;全国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比重从1980年以前的11.16%下降到的4.8%。二是投资结构不尽合理。没有把农业基础设施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导致农业基础设施长期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三是农业投资决策科学性、规范性不足

三是资源分配体制效率低下,支农资金分散。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表明,我国财政支农资金中有70%左右用在了农业行政事业单位上,而没有用于农业生产本身。支农资金所支持的项目繁多,都要单独立项,项目存在一些交叉和重复。一个县要编制各种规划、计划、预算,进行多种统计,这就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分散投资、分头治理、分别管理的弊端,造成规划重复、投资重复、建设项目重复,乃至造成浪费。


(未完,全文共4021字,当前显示119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