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浅谈税务稽查选案操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浅谈稽查选案操作中的问题与对策所谓“选案”即选户,是税务机关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对各类税收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据以确定稽查对象的工作程序,正因为选案是稽查工作的第一道程序,它属于稽查实施前的运筹过程,起着为后续工作提供方向和目标的作用,所以只有建立一套科学、严密、规范的稽查选案体系,才能使稽查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才能有效地弥补取消专管员管户制度后征管运行中存在的不足,巩固和推进新征管模式的顺利运作。搞好选案体系的建设,无疑就抓住了整个稽查工作的中心链条,从而推动税务稽查工作的发展,实现依法治税的目标,体现税收稽查“重中之重”的地位。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许多基层税务机关还没有把稽查选案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摆到重要位置,进行系统地研究和管理,稽查选案工作无论在组织形式上,还是在方法措施上都未能与其它征管改革工作相同步、相配合,严重阻滞了征管改革进程的推进。

一、税收稽查选案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税收信息采集网络不健全,渠道不畅通。无论是计算机选案还是人工选案,都是在多渠道税务信息网络和大容量经济信息来源的支撑下完成的。如果没有丰足而真实的信息资源,选案工作就不可能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环境中把稽查工作主动权。然而,在我们税务系统中,却没有很好地重视信息的收集、开发和利用工作,没有很好地构建一套完整、严密、科学的信息管理网络体系。其主要表现是:(1)横向网络到边,纵向网络不到底,致使有些同级单位的信息反馈不回来,基层单位的信息收集不到,信息源还未能开拓到尽可能广泛的程度。(2)有些信息渠道虽已开通,但还没有充分发挥效用。(3)部分信息渠道时常出现阻塞现象,形同虚设,实际上只是连着一些信息“空白点”。

二是信源渠道狭窄,占有的信息质量偏低。实施征管制度改革后,一些基层税务机关依赖纳税人申报方式所间接获取的信息,有些已被人为地进行了技术处理,质量不高。另外,录入计算机的数据资料还存在残缺不全和时间滞后的问题。据不完全了解,绝大多数基层税务机关的数据库中最缺乏的是企业经营动态资料,而一些纳税人的基础资料(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资料除外)多是两年以前由税务人员采集录入的,时至今日仍在使用和作为选案的参照数据,直接影响了选案的效率和质量。

三是选案技术处理手段落后。从目前计算机选案的运行情况看,由于软件选案模块的开发和使用尚未到位,科学、严密的选案分析指标尚未确定,导致软件程序缺乏综合分析和模糊处理的能力,最多也仅限于在纳税人报送资料之间进行逻辑关系上的判断,而没有根据纳税人的现状和历史信息,进行横向、纵向、定性、定量的分析和推理;仅限于数字化处理,而没有延伸到图形化、坐标化等处理形式。使计算机在稽查选案方面的潜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未完,全文共3621字,当前显示113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