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试论经济学之前提

内容提要。经济学的前提应该如同数学公理,是经济学的一切之基础。那么,经济学的前提是什么。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起源于过去时代的命题,可能仅仅反映的是那个时代人们的认识和客观规律。如果不反思它们在现代社会里是否依然正确,无疑于"刻舟求剑"一样地荒唐。基于以上认识,我提出了政治制度和体制是经济学的第一前提。利用这个前提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忘记我们所研究的所有政治经济学都是在政治的威权之下的作品。这种作品或出于迎合政治的需要,或出于个人的偏见和局限,必然在对客观现实的描述中产生扭曲。同时我提出了"人的需要是有限的"的命题。进而批驳了经济学里"资源是稀缺的"前提。因为我们对人类心理和行为已经进入分子水平的时代。而经济学并没有把这些成果纳入自己的理论框架之内,那么,这种理论就谈不上具有什么客观性、正确性、先进性。如果纳入这些先进的心理学理论,就突显出经济学的荒谬和乖张来。

其次,我们都明白,社会分工是现代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如果没有社会分工,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一切。但是社会分工的作用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凯恩斯等依靠边际分析的西方经济学理论里都没有得到具体反映;我通过对此问题的分析,又结合现代管理学在经济发展的作用,从而提出了"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效应",以解释"资本家""剥削"的合理性。特别地,由此得出了资本家应该"纳税"的"天然"理由。

因为,既然一切存在都是合理的,合理的就应该有合理的前提。有了这样的前提,在我国,"纳税"的"强制"性就变成是令人容易接受的"应该"性,也就容易深入人心。这一点在我国目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当我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不禁想起某位名人所言。经济学只不过是政治的附庸工具而已。这句话不无刻画出经济学在现实生活里的尴尬之处境。

例如,政治经济学发展的历史--特别是随着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和马克思主义者的无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学的在近代和现代历史上的尖锐对立,用马克思的原话可以证明:由于"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工具"--经济学不得不具有鲜明的政治(和阶级)性,正因为如此,使得过去的经济学家们必须匍匐在政治的威权之下,来为政治服务。

所以,国家政府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一定是它的第一前提。

无论怎样,这是马克思、毛泽东等这些伟人们辨证思想教会了我们用阶级分析的眼光来看问题。让我们充分认识到:西方的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的本意是为穷人(无产阶级)服务的(是否能够达到目的不在我讨论之列);而凯恩斯等同样是西方的所谓的主流经济学家不过是为富人(资本家、统治者)服务的(服务的结果是经济危机依然发生,不过已经教育好了穷人,能够正确地接受1的富人拥有世界70的财富的现实了。);

在这一点上,我想我国没有任何经济学家来反对这个观点--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是经济学说的第一大前提。

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不得不发出疑问:

第一、一个(再伟大的)政治经济学家,如果仅仅制造一种为部分人(纵然为99)而不是全体(人民)服务的政治经济理论,那么他的理论的正确性的概率又有多少呢

第二、在思想、意识形态之下尖锐对立的政治经济学说,是否会因为其"对立"而扭曲呢。而扭曲的政治经济学说是否能够全面反映现实世界的真实。

第三、是否存在这样的条件,使他们能够走向一定的融合


(未完,全文共7871字,当前显示134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