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

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

提要。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乃刑事诉讼之现代灵魂。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处于被追诉者地位的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及人身极易受到国家有组织的行为的侵犯,尤其是在我国这样一个"有罪推定"、"重实体,轻程序"等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国家,犯罪嫌疑人的权利难以得到切实的保障。这不仅有刑事诉讼立法和制度层面上的原因,还有执法人员在司法理念上仍存在偏差的原因。因此,一方面应对侦查权进行司法控制,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扩大和保障犯罪嫌疑人的诉讼权利,以最大限度地保护犯罪嫌疑人的权利。树立现代司法理念是确实保障刑事诉讼犯罪嫌疑人人权的必由之路。

我国的刑事诉讼一直偏重于打击犯罪,而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保护重视不够。然而,现代社会的司法活动应该崇尚公正与文明,人类社会的进步应该表现为对人权的尊重,当然也包括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尊重和保障。而犯罪嫌疑人在侦查阶段人身大多处于受限制状态,财产大多处于受扣押状态,立法上没有相应的辩护机制;而侦查机关拥有广泛而强大的权力,双方力量相差悬殊,极容易导致侦查权力的扩张,致使犯罪嫌疑人的权益受到侵害;同时,犯罪嫌疑人所处的侦查、审查起诉阶段也是收集、固定犯罪证据的最关键阶段,其权利极易受到侵害,甚至导致冤假错案。越是危险的时刻,越是能显示出一个国家的人权保护水平。[]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护就像一块晴雨表,最能反映一个国家的人权保护水平。在注重人权保障,加快诉讼民主化进程的今天,探讨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对于构建科学的诉讼结构,推进诉讼程序正当化,进而实现刑事诉讼法治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我国犯罪嫌疑人权利保障的现状及缺陷

(一)审前滥用羁押措施

审前羁押,包括审前拘留、逮捕等。在我国,逮捕就意味着羁押,不存在逮捕后的司法审查监督程序。拘留亦由公安机关自行决定、执行,或由同为追诉机关的检察机关决定,公安机关执行;逮捕也主要是由检察机关批准,公安机关执行,只有极少数情况是由人民法院决定逮捕,公安机关执行。羁押措施无论是事前还是事后,都缺乏必要的司法监督措施。根据笔者在本县调研的情况:20xx年,刑案犯罪嫌疑人被拘留311人,被逮捕139人,最终被提起公诉168人;20xx年,刑案犯罪嫌疑人被拘留347人,被逮捕130人,最终被提起公诉204人;20xx年,刑案犯罪嫌疑人被拘留590人,被逮捕237人,最终被提起公诉333人。这些数据都充分说明犯罪嫌疑人在审前羁押率有多么高。刑事拘留强制措施滥用到何种程度。另外,尽管我国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各种强制措施的适用期限及审前侦查羁押期限,但侦查羁押期限过长(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最长可达7个月),而且对诉讼期限的延长没有严格的审批制度,亦未赋予犯罪嫌疑人对刑事强制措施不服的申告权。由此导致司法实践中追诉机关滥用法律规定的例外条款,任意延长办案期限和羁押期限。

(二)刑讯逼供屡禁不止

在我国,对犯罪嫌疑人权利的最大威胁,莫过于在侦查过程中司法人员的刑讯逼供,近些年新闻媒体报道的重大冤案无不与之相关,20xx年轰动全国的佘祥林冤案又是一力证。"刑讯逼供现象是中国刑事诉讼程序不公中的最大不公"[2]。我国刑事诉讼法严禁刑讯逼供,但实践中,刑讯逼供手段花样翻新,既有侦查人员亲自实施,也有牢头狱霸在侦查人员的授意下实施。"公安司法人员及律师界几乎无人否认刑讯逼供现象的存在具有普遍性"。[3]

(三)律师在帮助犯罪嫌疑人权利方面作用有限


(未完,全文共9663字,当前显示144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