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生活的意义

“人生在世,吃穿二字”。这句话是国人最熟悉的谜语,它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更是一种行为学的实践。这个时代是缤纷绚烂的,又是混杂迷乱的;正如这句话所揭示的那样,崇尚物质条件而非精神境界成了我们最普遍的价值观念,但是碍于传统思想与舆论压力我们往往避而不谈。“吃穿”究竟是现实主义,还是拜金主义。我们生活的意义到底在于什么。

首先我们要承认,“吃”与“穿”一直是人类为生存所追求的最基本的需求之一,不但合理,而且必不可缺。“吃”是人类作为生物的本能,是生理的客观需要;“穿”即为服饰,是生活的非必需品,却是人类道德的起源。两者相得益彰,就构成了人类今天的文明。无需置否的是没有“吃穿”,我们连温饱都难以保证,失去了生存的能力,也就更无法追求任何理想抱负了。在物质条件匮乏的时代,当百姓还在为衣食拼搏的时候,“吃穿”就是他们所为之奋斗的目标,这句民俗自然而然就是真理。然而,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当我们已经基本摆脱了温饱问题时,这句话就已经不仅仅代表了人类的物质需求,而是成为了享乐主义的标签。“吃”已经不只是满足生理需求,而在于品尝昂贵的菜品以满足自己的味蕾;“穿”已经不只是追求得体,而在于品牌与款式。“吃穿”成了大家用于满足物欲的媒介,它寄托着人们的虚荣心与拜金主义,在不断的攀比中愈演愈烈,渐渐成为了很多人生活中唯一的追求,并被美其名曰“现实主义”。

“吃穿”二字是拜金,是对金钱的狂热,也是对物质条件的极端崇拜。它似一阵寒风,不经意间冰封了我们曾经热血的理想;它更像一只蛀虫,侵蚀着我们内心的感情,最后只剩下金钱和利益的空壳。在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巴尔扎克的笔下,欧也妮·葛朗台早已成为拜金主义的代名词。他一辈子爱财如命,直到弥留之际还惦记着金子。他的那颗塞满金钱和利益的心毁掉了爱女一生的幸福,这不仅仅是欧也妮一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拜金社会的悲剧。在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体系中,“吃穿”是典型的生理需要,它是一切生活的奠基却绝不是生活的目的。在富裕阶段,当我们衣食无忧的时候,相比继续追求锦衣玉食,我们理应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去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这才是我们快乐的最佳来源。如果我们的价值观被“吃穿”所扭曲,如果我们在崇尚物质的道路上继续迷失下去,谁又能保证我们不会成为下一个葛朗台呢。

伟人们流芳百世绝不是因为他们奢靡的生活,而是他们完成了自我价值的挖掘。他们有的生活恬淡朴素,并以此在史册中独树一帜;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他远离闹市,远离尘嚣,在隐居中拥有了淡然的心态,豁达的胸怀;庄周,“庄生晓梦迷蝴蝶”,他在自然中生活,用思想触摸着身旁的一草一木。他们有的在困境中发愤图强,佳作名垂青史:“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书修列;不违迁蜀,世传《吕览》”。倘若他们的人生只有“吃穿”二字,恐怕就在历史的浪潮中泯灭了。自我实现乃至超越,这才是我们生活的意义。

“人生在世,吃穿二字”。当在座的你我的“吃穿”皆为父母血汗之结晶,我们究竟有何德何能在这里大放阙词,不知廉耻,用幼稚的俗语掩盖我们愚蠢的拜金。当我们不知感恩,不知满足,以“需要”之名挥霍父母的金钱,我们与寄生虫有何区别。唯一的区别只怕是我们一边贪婪地索取,一边假装成熟,高谈阔论着自立自强。养育我们也许是父母的责任,可是我们这里有多少人能在未来用自己的拼搏为父母争取到同样无忧的生活呢。


(未完,全文共21893字,当前显示1433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