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石达开宝藏

宝藏是否真实存在与埋藏地

一八六三年六月,“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覆灭于大渡河前夕,把军中大量金银财宝埋藏于某隐秘处,并留下藏宝示意图,图上写有‘面水靠山,宝藏其间’八字隐训”(《宝藏的故事》,中国书籍出版社)。此后,宝藏引来不少人觊觎。据传,藏宝图辗转被国民党四川省主席刘湘获得。“抗战期间,刘湘秘密调集了一千多名工兵,在大渡河紫打地口高升店后山坡下挖掘。工兵们从山壁凿入,豁然见到三个洞穴,每穴门均砌石条,以三合土封固。但是挖开两穴,里而仅有零星的金玉和残缺兵器。当开始挖掘第三大穴时,为蒋介石所侦知。他速派古生物兼人类学家马长肃博士等率领‘川康边区古生物考察团’前去干涉,并由‘故宫古物保护委员会’等电告禁止挖掘。不久,刘湘即奉命率部出川抗日,掘宝之事终于被迫中止。”(《宝藏的故事》,中国书籍出版社)宝藏之谜扑朔迷离,时至今日已成为非常热门的宝藏故事之一。

通过以上事件可以证明大多数人认为石达开宝藏是真实存在的,否则就不会吸引大军阀前来盗掘。但为什么近一百五十年来,无人寻找到真正的宝藏。宝藏埋于何处,仍是一个谜。笔者试图从以下几方面的分析来解释诸多疑团。

太平军所有财物是否运抵紫打地。

对石达开宝藏的埋藏地点,首先应思考石达开是否将门己所有财物运抵紫打地。通过仔细分析和思考,应该肯定行达开将财物全部运抵了紫打地,因为他到达紫打地很顺利,不会想到此地是绝地,因此不会采取将财物提前埋藏的措施。如将财物提前埋藏,几万人马的粮草从何处筹集。军心必然大受影响,如何强渡大渡河。更谈不上进取川西平原。因此可以肯定石达开将大量财物带至紫打地。

埋藏财物的最佳时机

要将大量财物选择一处理想藏身之地,肯定事前要进行周密的思考和部署,不会草率行事。当一个人决定将自己的重大财物埋藏,肯定其认定大难将至,不得已而为之。据此判断,石达开应该是在几次强渡大渡河和松林河失败后,在被清军和土司军围困至山穷水尽、彻底绝望之后,才采取了埋藏财物的措施;埋好财物后,为方便成功突围后再寻找回,留下“藏宝示意图”和“而水靠山,宝藏其间”八字隐训。

“藏宝图”所示埋藏地点

大多数人认为宝藏应该就埋在紫打地,才会传出民国时期四川军阀刘湘挖掘宝藏的故事。当时刘湘曾组织一千多人的工兵按照“藏宝图”的指示,在大渡河紫打地口高升店后山坡下的山壁挖到三个洞穴,每穴门均砌石条,以三合土封固;但是挖开两穴,里面仅有零星的金玉和残缺兵器。这说明此三穴不是石达开的藏宝洞,从以下分析就可以否定此处。

首先洞穴里面出土的器物仅是一些零星金玉和残缺兵器,这些器物就可以证明不是石达开宝藏,因为既然是藏宝怎么可能只有些零星的财物和破损兵器;其次,从洞穴修建工艺来看,建造非常规范,修建洞门的石条非常规整,且用三合土封固,这说明当时修建这三个大穴时,耗费了不少时间进行筹备和动用了大量的人力进行洞穴挖掘,此工程还比较大,这些是不符当时实际的。因为一是在当时那种紧迫情形下,不可能还有大量精力修建如此大且比较规范的藏宝工程;二是不符合藏宝的基本要求,试问谁会在自己的驻军地点大搞这种藏宝工程。难道不怕走漏消息、宝藏被他人所得。三是石达开到达紫打地时,松林地土司王应元实行坚壁清野政策,已将紫打地的居民迁走,粮草以及可用之物早已搬空,否则石达开陷入绝境之时不会“两次射书王应元,先是以赠白金千两、良马两匹,要他‘罢兵让路’,后又不谈罢兵之事,只求允许商民回紫打地开市贸易,以便采购粮食”(张弗尘《紫打地——安顺场》,载《石棉县文史资料选辑》),这说明石达开不可能找到石匠开采规整的石条和制作三合土的材料


(未完,全文共21556字,当前显示1480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