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少壮不经勤学苦的下联

范文一:勤学苦读歌勤学苦读歌

翟志强

皆言读书苦,不苦怎读书。回首青史上,楷模有鸿儒。孔子韦三绝,苏秦锥刺股。孙敬头悬梁,匡衡偷光烛。仲书不窥园,孙康映雪读。车胤囊萤学,顾欢燃松竹。江泌常趁月,李密角挂书。韩愈膏继晷,仲淹自划粥。苏洵廿七奋,张溥文七录。袁枚不出户,雪芹千般辱。书有金颜粟,勤专莫辞苦。终亦酬壮志,功名传千古。

注:本诗所涉及的典故

1.孔子韦三绝。孔子晚年很爱读《周易》,把串连《周易》竹简的牛皮带子都磨断了多次。

2.苏秦锥刺股。战国时的苏秦,学合纵与连横的策略,劝说秦王,写了十多个建议书都没有派上用处,最后他所有的钱都用完了,悲惨而归。到了家,他的妻子不为他缝纫,他的嫂子不为他做饭,他的父母亲也不认他这个儿子。苏秦于是发誓要勤奋读书。读书快要睡着的时候,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血流到了脚。后来终于联合了齐、楚、燕、赵、魏和韩国反抗秦国,然后带上了六国的相印。

3.孙敬头悬梁。晋朝人孙敬爱读书,经常读书到深夜。他怕晚上看书时睡着了,就在屋梁上悬挂一根绳子,绳子的一头系住自己的头发。当看书打盹时,头一低,绳子就把头发扽得很疼,自然就不困了。孙敬坚持不懈地学习,后来成了很有学问的人。

4.匡衡偷光烛。匡衡,汉时大学问家。幼时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灯火照明。邻家有灯烛,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5.仲书不窥园。西汉时的著名学者董仲舒,少年时学习非常刻苦,目不窥园。据说董仲舒的书房紧靠着姹紫嫣红的花园,他专心读书时,曾有三年没跨进过花园;又有人说,三年的时间,他连花园都没有看一眼。长大后,他被征为博士,公开聚众讲学,弟子遍布四方。

6.孙康映雪读。晋代孙康因为家贫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他觉得非常可惜,白白地浪费光阴。一天外面下起了很大的雪,半夜梦醒,见一丝亮光从窗缝里钻进来,原来是大雪映出来的,他起身对着亮光看起书来。后成为饱学之士。

7.车胤囊萤学。晋朝人车胤家境贫寒,不能经常得到灯油,以便夜读。夏天的夜晚,他就用白绢做成袋子,装几十个萤火虫照着书本,夜以继日地学习。后来,车胤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并在仕途上大有成就。

8.顾欢燃松竹。南朝齐顾欢字家中贫困不能上学,在学堂墙外倚着听,老师所讲内容,无一遗漏。长大后,更加专心致志,勤奋好学。他一边种地,一边读书,晚上就把糠点燃,照着看书。后成为著名道教学者。

9.江泌常趁月。南齐时代的江泌,从小天资聪颖,十分好学,因为家里很穷,又因为父母身体不好常常生病,所以家中的负担全落在江泌身上。江泌除了白天辛勤地工作,还必须负担所有家事,所以只能利用晚上休息的时间用功读书。因为家里穷得没有钱买灯,江泌想到可以利用皎洁的月光来阅读,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气温冷暖,只要有月亮的晚上都会在屋外阅读。经过多年的努力,念了很多书,江泌终于成为一个人人敬佩的大学问家。

10.李密角挂书:隋时少年李密发奋学习,上进心很强,他打听到缑山有一位名士包恺,就前去向他求学。李密骑上一头牛出发,牛背上铺着用蒲草编的垫子,牛角上挂着一部《汉书》。李密一边赶路一边读《汉书》中的《项羽传》,正巧越国公杨素骑着快马从后面赶上来,见状勒住马赞扬他:“这么勤奋的书生真是少见呵。”李密见是越国公,赶紧从牛背上跳下来行礼。李密谈吐不俗,杨素深深感到他不同寻常。果然,李密后来成了隋末农民起义队伍瓦岗

军的首领。

11.韩愈膏继晷。唐代韩愈《进学解》所载“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意为点上灯烛夜以继日,经常这样刻苦用功,一年到头不休息。


(未完,全文共21263字,当前显示146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