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满目青山夕照明

李教授的籍贯是杭州,祖辈因做官而迁居北京。1915年李教授出生于北京。她少年时随父母回南方到了上海,就读于上海的一所教会学校――清心女校。李教授中学毕业考入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医学预科学习3年,1938年考入协和医学院,1943年毕业任住院医。1945年经协和医学院谢志光教授推荐,她只身一人远渡重洋赴美国芝加哥大学读书。当时,李政道、杨振宁也在芝加哥大学学习,李教授比他们略大几岁。中国人爱吃中国菜,李教授像姐姐一样经常给这些弟弟们做好吃的家乡菜,大家在一起美餐,其乐也融融……

由于学业优秀,芝加哥大学希望李教授留美工作。而年轻的李果珍却打定了主意,中国人应该为自己的祖国效力。她婉言谢绝了美国友人的邀请,于1948年回到祖国,任北大医院放射科主任。从此,李果珍教授用自己的学识和对祖国、对人民深深的爱,几十年如一日勤奋工作,无私奉献,实践了报效祖国的誓言。

1964年,为进一步加强干部保健工作,组织上调李果珍教授任北京医院放射科主任。在十年动乱期间,李教授曾一度离开了自己的工作岗位。1971年,林彪集团覆灭,李教授重返北京医院任放射科主任,直到90年代初从主任岗位退下来。

李教授是我国放射医学界的前辈专家。我国第一台ct是北京医院从国外引进的。为了做好这项重要工作,李教授参加了出国考察,ct生产厂商ge公司赠与她现金供其在国外零用,回国后她如数将这些钱上交院党委。从这件事显示出李教授公私分明、一尘不染的高风亮节。为了使ct能够早日正常运行,李教授亲自带领一名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年轻技术员,由始至终参加了ct的安装与调试工作,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在当时,我国有关ct的临床技术资料几乎没有。李果珍教授凭借着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外文基础,参考国外的有关资料,自己动手,用最短的时间撰写了《ct诊断学》,这是我国最早的ct专著。在此基础上,李果珍教授主编出版了《临床ct诊断学》。这部专著被卫生部指定为有关专业技术人员上岗考试的参考书。

在谈到我国放射诊断医学的发展时,李教授说。“自从人类发现了x射线,制造了x线透视仪,一门新的学科‘放射诊断医学’由此产生了。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ct、磁共振等现代化装备相继问世,既为病人提供了更为先进而有效的诊断手段,也极大地推动了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李教授告诉我,医学的发展要与国家的总体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目前ct已有国产机,大多数县级医院都配置了ct,已经比较普及了。我国第一台磁共振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引进的。目前先进的磁共振可大大缩短检查时间,还可进行血管造影等多种功能检查。我国ct和磁共振诊断水平已逐步与国际接轨。

在谈到ct和磁共振的临床应用时,李教授告诉我。“ct和磁共振最基本的区别在于,ct是进行平面断层扫描成像,目前先进的ct通过计算机对图像进行几何重建,也可达到立体成像的效果。磁共振由于是三维立体成像,比ct更为优越,对手术治疗有指导意义。磁共振目前更多用于颅脑和心脏方面的影像诊断检查。”

一谈到学术问题,我听得出李教授最关心的是学科进步与不断创新。医学影像学是当今医学领域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必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不然就要落后而被淘汰。李教授以她的亲身经历深有体会地说,做一名好医生外文一定要过硬,要能熟练地阅读国外最新资料,如果等翻译过来再看,有可能已经过时了。只有时刻把握本学科领域的最新动态,才可能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她本人就得益于青少年时期在教会学校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外文基础。


(未完,全文共20878字,当前显示1431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