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视阈F的国家形象建构

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视阈f的国家形象建构

赵瑜

提要。中央电视台的大型纪录片体现了国家主流意志对中国历史、发展模式的阶段性共识,面向国内外观众提供了中国国家形象的电视文本。本文以此为研究对象,分阶段阐释了三个历史阶段国家形象在主流媒体的建构,从中我们窥视国家社会发展、社会思潮激荡和媒体创作理念革新共同作用下的国家形象建构。

关键词: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国家形象

自20世纪90年代“国家形象”一词引入中国,如何通过文化和传媒展现“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价值观念、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成为学界业界共同关心也一直在实践的命题。不过由于长期与西方处于不对等的互动,文化和传媒产业缺乏足够的文化资本有力地阐释、传播中国的新形象,“建构刚健、理性、健康的国家形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国家形象是国内外公众对一个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总体认知与态度。国家形象有其客观存在性和物质本源性,但可能其中更为重要的是基于一国历史文化及其在国际社会中的表现所形成的“软实力”。它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基于文化的生命力、创新力、传播力而形成的思想、道德和精神力量。

其中,纪录片作为一种以“非虚构”为本质特点的媒介形式,借助摄影或录像等技术手段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事件等进行比较系统和完整的记录和呈现。它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真实地反映生活,无疑成为国家形象建构中的具有重要说服力和影响力的材料。

“一个国家没有纪录片,就像一个家庭没有相册。”智利纪录片导演顾兹曼,曾用这样的话语来阐述纪录片对刻画时代精神、保存群体记忆的功用。正因为如此,纪录片之于国家形象,就像是展示在国人及世界面前的历史相册,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而中央电视台自建台以来一直没有放弃书写的大型纪录片和政论片更是中国媒介权力结构下尤其需要关注的对象。

一、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与国家形象的构建

1.国家媒体的地位和使命使得中央电视台自觉地进行历史中国、革命中国和现代中国形象的电视化表达

硬实力和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置身国际社会力量展示的基本方面。而通过文化和传媒去展现自己的价值观念、政治制度、民族文化和艺术作品的魅力,正是这个国家发挥强大吸引力从而实现自己的国家利益和意志的重要手段。

作为国家媒体,中央电视台承担着阐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重任,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高度诠释中国的发展、统一人民思想,一直是其大型纪录片的创作主旨。从改革开放之初的《话说长江》、《话说运河》到千禧年之后的《大国崛起》、《复兴之路》,中央电视台力图以电视的方式对中国历史进行宏大叙事,从而探寻中国富国强民之路。而纪录片“非虚构”的艺术特性使得她对国家形象的建构更令人信服也更直观。

2.中央电视台的大型纪录片是国家意识形态传播的一种有力方式,也力图在国民中构建共有观念和信念体系,这是国家形象对内的传播和构建

中央电视台创作的不少大型纪录片已经成为一代人的共同记忆,对于塑造中国国家形象起着重要作用。国家形象的认知主体是国内民众和国外民众的结合。当然,部分源自国家形象概念是在全球化背景下彰显,因而在理论研究中更加注重国外民众对一国形象的认知。这一理论研究的现实也部分回应着中国理论界的焦虑:中国国家形象的“他塑”现象严重,中国在近代史被动“挨打”之后,又陷入“挨骂”的困境,而国家形象的构建与传播也被期待成为改变这一现实的途径。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国内民众对国家形象稳定的认知是国际传播的基石,若本国民众对本国历史、文化和内在特质没有合意,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也必然暖昧不明。


(未完,全文共10315字,当前显示146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