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新型工业化与县域经济

新型工业化与县域经济

一、新型工业化的内涵及发展的必然性。什么是工业化。以及工业化的实现标准和评价指标问题,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但有统一的认识,即工业化一般是指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也就是由传统的农业生产为主的社会转变为先进的工业生产的社会。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高度发达的工业体系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所谓工业化道路,也就是怎样建设工业化的问题。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情和特点,建设工业化的道路也各不相同。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人类社会实行工业化自世纪年代开始至今,全球实现工业化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七国集团的美、日、德、法、英、意、加以及经合组织中的其它个成员国,还有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共个国家和地区。我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就提出要实现工业化的问题,以后进而提出:“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建设成为有独立而完整的工业体系”的目标,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对工业化认识的加深,逐渐将工业化同商品化、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等结合起来。五十多年过去了,应该说,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相对独立而完整的民族工业体系,工业产出比重也超过了总量的。但目前我国处于工业化进程的那个阶段。发展模式如何。是否需要调整改革。是迫切需要真正分析和正确认识的。目前,国际上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大致有以下几个指标:

(一)人均或水平。年按汇率换算,我国人均为美元;人均按世界银行图标集方法计算年为美元;这两个数字按年美元换算,都还没有进入工业化的初级阶段。但如果按购买力平价(方法)标准,据世界银行计算,年我国人均为美元;年我国计算的人均为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经济学家钱纳里等人提出的工业化阶段划分标准,按比率换算成年美元,我国应处于工业化中期的第一阶段。人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富裕程度的综合指标,和工业化水平有直接关系。如果综合国际其它国家的历史数据相比较,我国人均或水平所对应的工业化阶段,大致处于工业化初期阶段与中期第一阶段之间,是相对比较低的。

(二)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增值额的比重。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主持的《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发展政策》的研究,提出了划分工业化水平的一种方法:根据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增值额的比重,把工业化水平分为非工业国(以下)、正在工业化的国家(—)、半工业化国家(—)和工业国(以上)等四类。其中制造业是工业的主体部分(工业还包括采掘、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等比重较小的行业),总商品生产增值额大体上相当于物质生产部门(一产、二产和交通、通信、商业)等的增加值。按照这一方法计算,我国年制造业增加值占总商品生产增值额的比重约为,属于半工业化国家。


(未完,全文共15490字,当前显示1127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