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内部控制的发展与创新

作者:剧杰

一、内部控制的历史渊源

(一)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渊源

人们普遍认为内部控制制度是审计的基础。“内部控制”这个概念是在审计专业文献中被第一次提出的,在审计的整个发展历程中,似乎也总能见到内部控制的印迹。从1720年“南海公司”事件揭开审计登上世界舞台的序幕开始,在以查错防弊为主要目的的审计发展进程中,前后经历了三种审计模式,即账项基础审计模式、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与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但无论是账项基础审计还是制度基础审计,其主要目的都是查错防弊,所揭示的问题许多都源于内部控制的缺失。20世纪80年代以前,尽管审计师对审计对象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估算审计风险,但更多的是将它作为一种审计方法,并没有关注风险以及控制风险对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而随着经济的发展,面对日益复杂的内外环境,企业应对风险能力不足甚至会带来灾难性后果的现象引起世人广泛关注。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内部控制与审计之间的关系。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发展也出现了各自新的轨道。一方面,审计职业界不断探索创新审计的思路,将财务报表错报漏报的风险与企业整体战略风险分析结合起来,充分披露企业经营风险状况及其审计影响。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得到扩展与延伸,在管理领域走出了一条宽阔大道。从传统意义上的内部牵制、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发展到与治理、风险管理过程相结合,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内部控制与管理的渊源

控制是管理的应有之义,有管理就有控制。管理学述及的控制一般包括三个环节:确立标准、比较并揭示偏差、采取措施纠正偏差。这就使传统意义上的控制具有三个主要特点,即标准相对稳定、以纠正不利偏差为目的、以事后控制为主要形式。重在“维持现状以符合标准”,即控制的第一层含义。这种控制同时体现了将创造价值的资源与活动局限于已使用和正在使用或发生的资源与活动的认识。

在新经济条件下,为了适应有着极强不确定性的竞争环境,企业不再是管理关系清楚、作业流程稳定的组织,而是朝着成为一个能够满足客户需求,适应市场竞争变化的有机组织方向努力。强调授权、指令和标准的“维持现状”的控制理念在企业战略管理发展中受到了严峻挑战,而自主优化和自我调整的“改善现状以促进发展”控制思想显然更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因此,现代内部控制由“纠偏”向“引导”转变是大势所趋。同时,现代内部控制制度也将成为组织改进流程、强化适应能力并使之持续提高的一项管理制度。

二、现代内部控制发展中的几个重要问题

如前所述,为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内部控制必须由“维持现状”向“改善现状”转变,由重“纠偏”向重“引导”转变。在转变过程中,有如下几个问题需要关注:


(未完,全文共3386字,当前显示112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