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有机统一和良性互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联动着许多子系统,涉及到许多相关因素,如社会动力机制与平衡机制、相对静止与绝对运动、长远目标与现实实践等。诸系统和因素之间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是一个需要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而不断滚动推进的长期历史过程,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是不断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的过程,是一个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这要求我们必须正确把握和处理和谐社会建设过程中各个子系统、各个要素之间的辩证统一与良性互动关系,积极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早日实现。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实现共建与共享的有机统一和良性互动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我们构建的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2007年3月7日,胡锦涛同志强调指出:“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和谐社会贯穿于和谐社会建设的全过程,真正做到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构建和谐社会,首先必须深刻领会胡锦涛同志关于“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科学论述,切实把握好义务与权利、实践主体与利益主体之间的辩证互动关系。

1.共建和谐社会是共享和谐社会建设成果的坚实基础和必要前提。所谓共建,就是共同建设和谐社会。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体,只有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同心同德,齐心协力,共同参与,才能切实推动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才能为全体人民更好地享有各项建设成果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为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创造良性循环的有利条件。因此,从根本上讲,共建必须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和组织全体人民共同参与和谐社会建设,形成促进和谐人人有责的生动局面。具体来说,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坚持以民生为本,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共建还包括政府、社会和企业共同参与和谐社会建设,三者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协调互动。构建和谐社会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负有主要责任,但不能仅仅把它看成是政府的事。社会有社会的义务,企业有企业的责任。就社会而言,要注意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动员组织更多的社会成员乐于当义工、当志愿者,为构建和谐社区贡献力量;要有更多的社会工作者活跃于城乡社区,承担“助人自助”的社区服务工作,用科学的方法,帮助社会上处于不利境遇的个人和群体,进行心理疏导,恢复、改善和发展其自身的功能,帮助走出困境,预防问题的发生。对企业来讲,在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同时,要讲求资本道德,注重社会效益,主动回报社会。总之,共同建设的积极性和水平越是不断提高,和谐社会建设的合力和成果就会不断增加,共同享有的条件也就更加充分,共同享有的程度也会不断提高。


(未完,全文共7058字,当前显示142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