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论卢文招保守稳健的校书方法

姚丽

摘要。卢文弨是清代乾嘉学派中皖派校勘学家的代表人物,其校书方法既不同于以惠栋为代表的保守泥古派吴派,又不同于同为皖派的戴震、段玉裁等人,形成了独树一帜的以对校为特点的博涉一派,其保守稳健的校书方法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卢文弨;保守稳健;校书方法

中图分类号:g1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3-0134-02

卢文弨(1717—1795),字召弓,号矶渔,又号檠斋,晚更号弓父,堂号抱经,人称抱经先生。浙江杭州府仁和县东里坊人,余姚县籍,其先祖从范阳迁越,明代时从余姚迁杭州,故自属“杭东里人”。卢文弨身历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是乾嘉学派中皖派校勘学家的代表人物。

卢文弨在学术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三方面。校勘学、金石学和目录学。其中,在校勘学上的成就最大,也最有代表性,堪称一代校勘学家。他的校书方法以保守稳健为特点,突出表现在他强调一书的校勘要广采众本,详细对校,但除对校之外,他还广泛地采用本校法、他校法和理校法。

一、对校法

卢文弨校书采用最多也是最显著的校勘方法就是对校法。对校法是用同书别本互校的校勘方法。进行对校法,首先要广泛搜集同书别本。别本,包括手稿、古抄本及各种刊本。在这些本子中选择一本错误较少的本子作为底本,然后用其他本子校勘。

卢文弨校《新书》,用两宋本、一明刻本对校。其在《书校本贾谊新书后》中说:“近借得前明两刻本……两校皆据宋本是正。今观宋本科段字句,有绝佳者,而讹脱处亦致不少。……又有明正德年一刻本。……义不能尽得,其间有为后人出己意增窜者,诵之颇似顺口,而实非也。”卢文弨“殚旬日之劳,合三本以校是书。”成果自认为是挺大的:“其不可读者,不及十之一焉。由所因则易见功也。”但其态度还是谨慎的:“若专辄而改旧所传,则吾岂敢。”[2]

卢文弨校《九经古义》,用一抄本和一刻本对校,对校之下,皆成善本。其在《题九经古义刻本后》中说:“此书乃益都李才江在粤东时所梓也。曲阜孔谷以贻余,余先已就惠氏家得其本录之,今取以对校抄本,内少一条,得刻本补之,而刻本内之讹误,余亦因以正之,皆成完书。”[3]卢文弨校《吕氏读诗记》,在《吕氏读诗记跋》中详细记载了其校勘过程:“余初得明神庙时南都版本,第二十七卷中脱两叶,陶孝廉衡川(湘)从嘉靖间旧刻抄补足之。余即喜是书之详赡,而无偏倚自用之失。又惜完本之不多见,属二三友人为余写之,功未半,有以小版本示余者,称为宋刻,余惊喜亟取对校,则知神庙间本,颇多脱误。”[4]在有宋本的对校下,才发现原来认为完善的书颇多脱误。可以看出卢文弨对宋本是极为重视的。

卢文弨在校刻《白虎通》完毕之后得一宋本,仍不辞劳苦,再加以订正、补充。他在《书吴葵里所藏宋本白虎通后》中提到此本:“实北宋时坊间所行未校本也。……余取其书字字比对,始知此本尚多古字,而近世本率多改易。至情性篇中有与近本迥异而实胜者,即一二误读,尚可循形与声而得其本字,若近世本则不假思索而径改矣。……洵乎旧本之为可贵也。”[3]

卢文弨在校勘的具体实践中也以宋本为校勘的依据和原则,如在《重校方言》中对对校法的大量应用就显示了这一特点,在他所作的校勘记中分别有以下数条可以明显看出他所用的是对校法:

卷一

第19条。“延,永长也”,考宋本亦如是。

第21条。“嘏”旧误作“暇”,今从宋本改正。

卷二

第3条。“秦有”二字,各本脱,从宋本补。

第12条。各本作“兽”,许求反,家畜也,今从宋本。

第16条。“齐鲁宋卫”宋本如是,各本作“齐卫宋鲁”。

卷三


(未完,全文共4503字,当前显示145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