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

稳定是治国兴邦的根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和谐社会的六条基本特征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安定有序”。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唯有稳定,政权才能巩固,经济才能发展,国家才能富强,民族才能振兴,人民才有幸福。没有稳定,社会就会动荡,人民就会遭殃,民族就会衰败。邦乱则国衰,心乱则事废。没有稳定,什么事情都搞不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成为一句空话。

维护稳定是国际形势对我们提出的挑战。进入新世纪,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特别是“9•11”恐怖事件和美英发动伊拉克战争,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产生了重大影响,使国际局势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新动向。我国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只有倍加维护稳定,才能把人们的思想统一到中央的重大部署上来,才能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正确把握形势,抓紧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牢牢掌握国际竞争的主动权。

维护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更好地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尤其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改革发展就像没有适当土壤的种子,不能开花结果。社会不稳定,政治不稳定,人心不稳定,一切改革、发展的措施都难以制定,更难以实施,即使有的措施勉强出台,也很难达到预期目的,经济社会发展就会步履蹒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理想也会落空。经济上的繁荣发展、社会的和谐同稳定互相依存、互相促进。没有稳定的政治局面,社会动荡不安,民无宁日,国无宁日,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就不可能顺利贯彻,各项建设事业也无法进行。

维护稳定是从历史经验教训中得出的结论。不疾痛不知康健之福,不离乱不知稳定之难。稳定压倒一切这个道理,我们经受了切肤之痛,今天更加铭刻于心。几十年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经历了风风雨雨。如“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富民兴邦的路线方针政策,造就了团结稳定的局面,使中国呈现繁荣昌盛、国泰民安的喜人景象。今天稳定的大好局面,来自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不懈的奋斗。如果没有对“文化大革命”的拔乱反正,没有党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没有对各种“左”的或右的错误倾向的纠正,没有同“台独”势力和“法轮功”邪教组织的坚决斗争,没有共和国卫士的鲜血和生命,就没有今天的稳定。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应百倍珍惜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就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稳定,维护稳定。如果再乱,已经得到的也会丧失。历史悲剧绝不能重演。


(未完,全文共3825字,当前显示1196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