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新突破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逐步发展和完善了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略。党的*鲜明提出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初步形成了我国未来发展的新思路;*会则正式确立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发展战略,这将对“十一五”乃至更长远的现代化建设产生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人

人的发展问题是被马克思主义的创始者所高度关注的。早在1877年,马克思在描绘未来新社会的前景时作了如下概括:“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每个生产者个人最全面的发展的这样一种经济形态。”马克思逝世一百多年后,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进一步揭示了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并将两者作为一个整体形成了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从这个科学的论断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指人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因此,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以下三个方面的统一:

第一,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创建伊始,中国共产党就一直把人民大众的解放视作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革命胜利后,党所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又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当前,我们党所坚持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同党一贯遵循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一脉相承的。说到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首先就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必须充分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其次就是人的发展应该是全面的。从物质到精神,从低层到高层,从个人到群体……是各层次各领域的全面发展。

第二,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一切社会的活动都是人的活动。作为社会发展的活动主体和核心动力,人是物质生产过程中唯一能动的因素。正是有了人的创造性的劳动,才能实现社会的物质生产,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交换。人首先应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才可能是这种财富的享有者。人的实践主体和价值主体的双重角色是统一的。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今天讲的实践主体的人是具有适合社会发展的素质的人。因此,在今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科教兴国战略执行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成败。

第三,人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判别主体。如上所述,一切社会财富都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由于人的创造性活动都会对环境带来各种影响,因此对创造活动的评估以及对创造活动后果的承担应该成为人的整个创造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主体,只有人具备判断发展后果的能力,同时,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价值主体,人就有义务承担这种发展带来的一切后果,包括消极后果。这种承担主要体现为人对经济社会发展是否合理、有序、可持续的判断和修正。由于当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瞬息万变,人与自然的关联又异常紧密,因此,上述判断和修正应该是及时和准确的,需要人的高度关注。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基础是生产力


(未完,全文共3885字,当前显示1248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