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简论近体诗格律的正与变

无此明”等。仇兆鳌《杜诗详注》卷四于杜甫《一百五日夜对月》诗后引《梦溪笔谈》云:“此诗次联不拘对偶,疑非律体;然起二句明系对举,谓之‘偷春格’,如梅花偷春色而先开也。”仇氏又说:“此诗一、二对起,

三、四散承,用‘偷春格’也,初唐人常有之。”(注。《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25页。按杜甫此诗用“偷春格”之说,亦见宋人惠洪《天厨禁脔》卷上。)其实初唐常有,盛唐亦多,大历以后,仍有继者。由于首联对起,次联散承,三联又对偶,易生文情跌宕之致,故用此格者多佳什。

又一种变式是隔句对,又叫扇对或扇面对,即第一句与第三句对仗、第二句与第四句对仗。早在《诗经·小雅·采薇》中已经出现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种隔句对,唐宋人律诗也偶然运用。如杜甫《哭台州郑司户苏少监》中的“得罪台州去,时危弃硕儒;移官蓬阁后,谷贵没潜夫”;自居易《夜闻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郑谷《寄裴晤员外》“昔年共照松溪影,松折碑荒僧已无;今日重思锦城事,雪消花谢梦何殊”;苏轼《用前韵再和许朝奉》“邂逅陪车马,寻芳谢tiǎo@⑩州;凄凉望乡国,得句仲宣楼”等。这种扇对用于四联律诗,必是第一、第二两联;用于长篇排律,也可能在中间出现。

第三种变式是一首律诗对仗多于两联。前三联俱讲对仗的五律、七律极常见,不必举例。四联俱讲对仗者较少,五律、七律各举一例。五律如杜审言《除夜有怀》:“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冬氛恋虬箭,春色候鸡鸣。兴尽闻壶覆,宵阑见斗横。还将万亿寿,更谒九重城。”七律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第四种变式是一首律诗中对仗少于两联,即只有颈联对仗,首联、颔联、尾联皆不对。这种变式,唐诗中数量颇多,仅杜甫秦州诗中就有《送人从军》、《秋日阮隐居致薤三十束》、《从人觅小胡孙许寄》、《雨晴》、《归雁》、《秋笛》、《蕃剑》、《天末怀李白》、《即事》、《废畦》等只有一联对仗的五律多达十余首。下面仅举各种唐诗选本都不能不选的几首佳作,以见运用这种变式的诗能够达到多么高的艺术水平:

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阳月雁南飞,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岭头梅。”

张九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未完,全文共3285字,当前显示1059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