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农村经济犯罪形势分析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针对农村经济犯罪的手段也不断更新,作为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的公安机关,如何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治安环境,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通过从事近十年的刑侦工作,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对农村经济犯罪形势进行初浅探析。

一、xx市经济发展现状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xx市位于重庆市西南、三峡库尾,幅员面积3219平方公里,辖23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1个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总人口146万(其中农业人口109万,非农业人口37万人)。2004年,地区生产总值129.7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34元,地方财政收入达5亿元;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148.29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50元,地方财政收入达6.1亿元。

我市连续五年进入xx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区县(市)和xx市工业重点区县(市),也是xx唯一跻身中国县域经济竞争力百强的县(市)。辖区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是全国农业百强县(市)之一。在经济发展突飞猛进的同时,凸现出大量农村经济犯罪案件,直接侵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利益,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

二、2004年、2005年我市农村经济犯罪的基本情况

2004年受理案件32件、立案24件、涉案金额1326.5万元、破案24件、追究刑事责任13人。

2005年受理案件44件、立案38件、涉案金额1245万元、破案38件、追究刑事责任28人。

从统计情况看,2004年、2005年我市经济犯罪形势呈以下特点:

(一)经济犯罪发案总量有所上升,涉案总额有所下降。2004年、2005年两年相比,2005年受理案件增加12件,立案增加14件,比上年分别上升了37.5%和58%,而涉案金额由2004年的1326.5万元下降为2005年的1245.45万元,下降了6.1%。在所立的62件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案件中,职务侵占、合同诈骗、挪用资金、非法经营等犯罪突出,其中侵财案件31件,占50%,居首位。扰乱市场秩序案件21件,占33.9%,居第二位。而金融犯罪明显下降、降幅达50%。

(二)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犯罪居高不下,非法经营案值大,合同诈骗犯罪突出。2004年、2005年共受理扰乱市场秩序案件24件,立18件,立案数据居各类经济犯罪案件第二位,其中非法经营案件下降,降幅为66.6%。但涉案金额大,情节特别恶劣。而合同诈骗犯罪所占比重较大,立案6件,涉案金额300多万元,合同诈骗的作案手法之一是利用明知不符合条件的抵押物进行保证,签订借款合同骗取后拒不还款;二是打着外资旗号,利用政府招商引资的迫切心情,收取保证金等方式骗钱。

(三)职务侵占和诈骗犯罪持续增长,并呈现一些新特点。2004年、2005年共受理职务侵占案23件,立20件,立案数居各类经济犯罪案件首位,涉及金额300万元;普通诈骗受理12件,立案6件,涉及金额350余万元两类犯罪呈现一些新特点:一是公司、企业管理人员利用单位管理监督制度措施不健全,监管不力等问题,采取收入不入账,多列支出,重复报销或直接侵吞等手段侵占财产。二是村官征地补偿过程中,采取隐瞒真相,侵吞集体财产三是村官在征地过程中,虚报面积,虚构占地户骗取资金四是以做工程缺钱,采用借款方式,骗取他人钱财


(未完,全文共6257字,当前显示1362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