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高手,超级方便的公文写作神器! 立即了解


本科院校转型发展中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探索

李家明

(钦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广西钦州535000)

摘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必须本着“立足地方、面向行业、依托企业、服务区域”的原则,开门办学,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发挥行业企业对转型发展的指导作用,邀请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全方位参与学校的专业建设和教学指导委员会,促使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技能标准之间对接。利用行业企业的资源、技术、信息等优势,建立校外实践育人基地,促使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与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地方高校;校企合作;校外实践基地

教改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石化类专业创新教育的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14jga239)作者简介:李家明(1976-),男,江西赣州人,钦州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无机化学教学、功能配合物的合成及性质方面的研究。

一、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必要性

2014年4月12~13日,教育部西南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在成都举行“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办学转型及实践教学改革研讨会”。在政府的推动下,我国高等教育将进入布局结构新的转型发展期。至此,地方本科高校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目标,主动服务于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并将其列入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2013年7月,在成立“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伊始,就预示着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已经开始起跑,其转型发展的生存竞争序幕已经拉开。因此,地方本科高校尤其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通过合并升格等系列方式形成的新的本科院校又一次站在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面临生存与发展的抉择。

二、校外实践教学在应用型大学中的地位

三、地方本科院校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策略

1.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原则。“互惠互利、双向受益”是地方高校和企业秉承的首要原则。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过程中,学校和企业是利益共同体,通过寻求一个合作的切入点进而形成整体,各自享有的一定的权利和义务,签订合作协议文本。高校有科研平台、人才资源优势,而企业有行业、场地、生产经营优势,高校和企业双方合作所产生的品牌价值,这是一笔无形资产。其次,注重质量第一的原则[4]。大学生在校外实践基地要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各项实习和见习实践任务。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再次,坚持素质教育的原则。学校在建设校外实践基地时,应该侧重选择一些具有良好育人环境的企业,这是因为企业工作环境积极向上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学生能否在思想品质、业务能力、职业素质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和完善,将与选择的合适的校外实践基地息息相关。


(未完,全文共3627字,当前显示1174字)

(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提示信息)


温馨提示

此文章为6点公文网原创,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会员不仅可以阅读完整文章,而且可以下载WORD版文件

已经注册:立即登录>>

尚未注册:立即注册>>

6点公文网 ,让我们一起6点下班!